國家15億扶持醫療器械 外資企業加碼中國市場
醫療器械企業柯惠8月2日宣布,其斥資4500萬美元的的醫療研發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著力于開發針對中國以及其他新興市場需求的定制化產品,并探索突破性醫療技術平臺。
記者了解到,包括柯惠、TCL、強生在內的多家企業加碼在醫療器械方面的投入和研發。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由工信部牽頭,發改委、科技部等幾大部委正聯手研究制定加快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聯手擬定“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整個專項扶持資金為15億元,其中明確提出促進醫療器械領域新產品產業化和新技術應用,重點支持對象包括掌握核心部件和關鍵技術的醫療設備等。
外資企業加碼中國市場
這是繼上個月德國醫療器械企業卡爾史托斯公司斥資6億元在上海建立綜合性基地后,上海又迎來了又一家醫療器械公司的巨大投入。
世界第四大醫療器械企業柯惠昨日(8月2日)宣布,其斥資4500萬美元的的醫療研發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著力于開發針對中國以及其他新興市場需求的定制化產品,并探索突破性醫療技術平臺。
“通過與使用柯惠產品的中國本土醫療專家保持密切合作,我們不斷調整產品設計,滿足中國和亞太新興市場的需求。”柯惠醫療中國研發中心副總裁吳東博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記者發現,醫療器械企業紛紛加大了投資的籌碼,緊密鑼鼓地布局中國市場。而醫藥巨頭強生也在進行大手筆的收購,整合業務架構,向醫療器械方向傾斜。就在前不久的6月份,強生以213億美元巨資“吞”下瑞士醫療器械服務公司辛迪思(Synthes);就在此前又將廣州倍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納入旗下,這是其在華醫療行業的首次收購。
然而,不僅傳統醫療器械行業加大布局,其他行業企業也開始“試水”醫療器械。前不久,彩電行業TCL宣布與浩然資本旗下世康融醫療集團合資成立TCL 醫療集團,業務主要包括X光、超聲設備、DSA、CT、MRI等系列高品質醫療影像診斷產品的生產銷售,成為繼西門子、富士膠卷又一個從3C領域轉身染指醫療器械領域的企業。
政策或拓寬行業發展空間
記者了解到,在前不久上海舉辦的世界原料藥大會的有關論壇上,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醫藥處王學恭透露,2012年,國家發改委已經成立了三大專項來支持醫藥產業的轉型升級,其中包括“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此舉作為國家相關部門近階段產業發展專項扶持的重點內容之一,預計年內出臺。整個專項扶持資金為15億元,其中明確提出促進醫療器械領域新產品產業化和新技術應用,重點支持對象包括掌握核心部件和關鍵技術的醫療設備等。
“中國的醫療市場正在快速地發展,商務部、工信部、科技部和衛生部先后在今年出臺了具體的發展綱要,醫療器械行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春天。”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王新培向記者表示。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表示,從政策導向看來,下半年醫療器械行業中,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社會資本辦醫診療儀器的將更新換代。
同時記者獲悉,今年6月初,國家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化藥與醫療器械處華玉濤處長曾對外指出:“我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眾多,但總體規模小,同質化競爭嚴重。中高端醫療器械市場主要被跨國公司所占據。進口產品以高端為主,出口產品以中低端產品為主。”
“但是,我國在世界醫療器械市場僅占不足3%的份額,由于在這個行業的高端診療設備領域缺乏專業型研究人才,無法掌握核心技術,以致競爭力不足,設備和技術培訓基本依賴進口。”郭凡禮告訴記者。
清科統計顯示,2010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的基本構成為:高端產品占比25%,中低端產品則為75%。而國際醫療器械市場中的平均水平為:高端產品所占份額一般為55%,中低端產品45%。我國現有的醫療器械行業包括14000家生產企業,40000多家經銷商,年市場容量突破3000億元人民幣。
郭凡禮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發展迅速,2011年產業平均增速在25%左右,遠高于同期國民經濟平均增長水平,而同期全球醫療器械產業平均增速約7%。
“預計”十二五“期間拉動新增醫療器械產值2000億元,形成8-10家產值超過50億元的大型醫療器械產業集團。”郭凡禮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時表示,政府政策傾向和資金投入將給醫療器械行業帶來保障和源動力,一方面對原有醫療設備進行改造升級,一方面加大對新型醫療器械的研發力度,使我國的醫療器械自主創新能力得到提升,加快一些關鍵性、共性技術的突破,扭轉整個領域被外資企業所壟斷的局面。

相關閱讀
- 國家主導本土醫療器械進軍非洲, Let's Go!2016-03-07
- 外資企業合謀發力國內基層醫械市場201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