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國醫療器械高峰論壇在蘇州召開
2011中國醫療器械高峰論壇(Device China2011)于9月20日在蘇州舉辦
此次論壇由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BioBay)發起,聯合富達亞洲基金、眾達事務所、沃脈德、凱鵬華盈、百華協會、ChinaBio、等機構共同組織,并且得到了美敦力、北極光創投的大力贊助。作為中國首個聚焦于醫療器械產業的高端專業論壇,論壇成為連接中美醫療創新企業的平臺,匯集了超過200位來自中、美兩國的參會者,匯聚跨國醫療器械企業高管、產業專家、創新創業者、醫療機構人士、知名風投、政府官員以及法律界人士等醫療器械行業的精英大腕。
醫療健康產業潛力巨大,被稱為繼IT產業之后的全球"財富第五波",這已經成為全球范圍的共識。蘇州工業園區經過多年發展,集聚了強生、西門子醫療、飛利浦醫療等一批外資世界500強醫療器械企業,同時,園區累計投資超過20億建設的專業孵化器--生物納米園(BioBay)內,也集聚了80余家像同心醫療、康眾數字醫療、惠生科技這樣的自主創新型醫療器械研發生產企業。并且,蘇州工業園區作為國家級納米技術產業化基地,不斷集聚的納米材料、納米生物、微納制造產業將對新型醫療器械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正是基于已有的產業環境和氛圍,由生物納米園(BioBay)主辦了此次中國醫療器械高峰論壇,這是中國目前首個聚焦于醫療器械產業的專業高峰論壇。
此次論壇為醫療器械企業提供一個與國內外產業專家、創新企業進行溝通交流、尋求研發合作、投融資對接的平臺,幫助他們對外建立業務合作伙伴關系。論壇對應企業發展需求,從產品研發創新到商業模式,從中美企業市場戰略到國內政策法規,從宏觀市場機遇到企業成長案例,邀請產業專家、企業進行逐一交流研討。
2010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健康市場,并且擁有20%的年增長速度。在西方,醫療器械產業占到整個醫療健康市場的45%,而在中國卻還只占到10%。在論壇醫療器械產業宏觀分析環節,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醫藥行業執行總監李斌即提到:目前國內已經涌現了一批類似于康輝、邁瑞這樣的成功企業,他們的快速發展為國內創新企業樹立了良好的典范,并且,雖然國內醫療器械市場與法規程序相較國外復雜,但面對龐大的國內市場需求,中國醫療器械企業將擁有更快的發展速度和更好的財務收益,這是發展機遇。
而來自Ardian創始人Howard Levin則從另一個方面闡述了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的醫療器械產品開發中所扮演角色,他認為,美國一直是醫療器械的創新中心,隨著全球市場快速增長和中國醫療制度改革,中國亟需新技術和解決方案,美國的創新資源將可決勝中國醫療器械市場機遇,中國擁有相對誘人的研發成本和更廣泛的應用市場。但企業如何使早期研發產品快速走向市場?Howard Levin說到,如果能夠在中國尋求到合適的臨床試驗伙伴是關鍵。江蘇省人民醫院副院長王捷便佐證了這一說法,企業找到合適的臨床試驗伙伴,將產品從創新設計快速轉化到臨床應用。同時王捷院長提出一個好的臨床試驗伙伴的關鍵性,因為臨床器械的需求往往是醫療器械創新的源頭,醫生是最好的器械創新發現者和檢驗者。
新興產業市場總是引得資本和行業巨頭關注,盡管剛經歷全球金融危機,但中國風險資本市場卻正涌現前所未有的熱潮。越來越多的美國風險資本在中國設立人民幣基金,越來越多的國際醫療巨頭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他們正在搭建中美合作的橋梁。來自全球頂尖風險資本的團隊:富達亞洲、北極光創投、沃脈德資本、軟銀中國、紅杉資本、灣城資本在此次會議分享了他們看待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的策略和思路。而美敦力、雅培、博能華骨、微創醫療等行業大鱷則闡述了他們未來10年在中國這一片新興市場的遠景規劃。同時,中國的創新企業的也正在崛起,我們見證了國內一些成功的企業,如康輝、邁瑞醫療、樂普醫療等。也許可以稱他們是第一代中國醫療器械的領軍。然而,誰將會是下一個?智星科技、凱迪泰醫學、優尼脈科技、瑞爾通激光、天健醫療、Nicast等一批創新研發企業則在論壇上展示了他們的實踐經歷和未來發展。
面對狂熱的市場前景,美國眾達、聯德律師事務所、強生投資等專業機構則給醫療器械創新企業在知識產權策略上給予了建議。包括如何在中國對醫療器械企業做知識產權盡職調查,如何構建知識產權組合來吸引投資,包括分享建立完善知識產權的醫療器械企業的成功等。
據了解,中國醫療器械高峰論壇(Device China)將成為工業園區長期年度會議。獨墅湖地區是冷泉港亞洲系列會議的所在地,這里已經成為亞洲乃至全球生命科學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據點,隨著中國醫療器械高峰論壇每年在這里召開,這里也將成為醫療健康產業高端的首選合作交流平臺。(生物谷Bioon.com)
關于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納米科技園(BioBay)
生物納米科技園由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并管理。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的重大合作項目,目前已成為國內發展速度最快、整體水平最高、綜合效益最好的開發區,其生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0月,是為配合生物納米科技園開發、建設、招商、運營而組建的全新國有企業,由海內外招聘組建的具有生物醫藥和納米技術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的團隊負責管理。
生物納米科技園總占地面積約86.3公頃,規劃總建筑面積約100萬平方米。截止到11年8月底,生物納米園匯聚了各類高科技研發企業242家。基于專業、務實、熱忱的態度,生物納米科技園為企業提供一系列專業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其中包括:公共分析平臺、抗體和蛋白藥物平臺、臨床前研究平臺、藥物中試平臺、納米加工平臺、測試分析平臺、儀器試劑采購服務平臺、ICT融合通訊溝通平臺、人才招聘和培訓平臺、政策申報服務平臺等,幫助企業降低研發成本、加快企業研發進程。目前作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力引進藥物開發、診斷技術、醫療器械、納米技術、研發外包的創新企業和機構。

相關閱讀
- 14類耗材,最低價聯動2024-11-27
- 新一輪高值耗材集采或將啟動2024-03-12
- 二三類醫療器械實名制,再擴圍!2023-07-27
- 國家六部門發文,全國下半年帶量采購方向定了!2023-07-26
- 【會議通知】“黔”力以赴,“鏡”彩再現——2023年貴州省第二屆婦科“黔鏡”高峰論壇202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