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醫療行業投資走勢
醫藥行業如今正持續上演著進進出出、令人迷惑的圍城戲碼。后醫改時代將觸動哪些品類領域的投資機會?
當投資回報在特定時期內被放大,2012年醫藥行業的投資目標和重點又會在哪?
2011年,受全球宏觀經濟下行影響,中國A股市場跌跌不休,熊氣彌漫。相對于二級市場的低迷,醫藥行業在一級市場卻異常火爆,創投和私募基金對醫藥板塊的投資熱情持續高漲。
據S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預測,2012年醫藥工業總產值將增長21.5%,而藥品市場總規模將增長18%。在行業平穩增長,宏觀經濟與政策撲朔迷離的大環境下,2012年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性格將向何處發展?
二級市場避政策風險
與2010年的輝煌相比,今年醫藥行業稍顯黯淡。行業收入增速放緩,利潤增速降低已成事實,上市公司業績低于預期亦成常態。從整體上看,醫藥板塊全年表現疲軟,截至12月下旬,跌幅達26.44%,跑輸滬深300指數2.84個百分點。長期以來耀目在醫藥行業頭頂的抗跌光環開始褪色。
今年,得益于國家對醫藥衛生費用的持續投入,行業收入增速維持在30%左右的高速增長,但受基本藥物招投標、限抗等政策影響,全年利潤增速將落后于收入增速。上海證券預計,隨著國家對新醫改的進一步投入,2012年行業收入增速將維持在20%~30%的增長,同時,由于同期利潤基數低,利潤增速將稍有回升,預計將達20%左右。
上海證券研究所醫藥行業分析師趙冰指出,2011年醫藥行業指數跑輸滬深300,一是由于2010年估值過高;二是行業政策因素較多所致。如藥品降價、基本藥物招投標在全國鋪開、史上最嚴的抗菌藥物限用等,對行業打擊較大。至下半年,醫藥板塊相對其他行業板塊有所向好,是因為醫藥行業估值已至底部,跌無可跌。
從靜態PE估值的絕對數來看,目前醫藥板塊整體估值已下降至32.03倍。根據對過去10年間醫藥板塊股價相對當年業績的PE研究發現,醫藥板塊的動態PE僅在2005~2006年及2008年末兩個時期低于30倍。上海證券分析認為,從絕對數值看,醫藥估值已進入歷史底部區域,醫藥股的投資價值逐漸顯現。然而,由于估值溢價率仍處于較高位,明年醫藥指數將難以重現2009~2010年的大牛市行情。
“明年對行業影響較大的公立醫院改革、基藥目錄調整及基藥招標、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走向均具有不確定性,在政策不明朗的情況下,2012年的走勢也有很大不確定性。”趙冰認為,受政策扶持力度大、行業經濟運行態勢良好的醫藥商業、醫療器械和生物制品有望取得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的表現。受益于行業結構調整政策和正逐步走出低谷的中藥行業,亦值得關注。處于宏觀政策重點調控領域、成本上升壓力較大的原料藥和化學制劑板塊,短期內應對其采取觀望態度。
曼哈頓資本(杭州)總裁王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二級市場上醫藥行業的吸引力與政策密切相關,明年有望比其他行業更有機會。
多位市場分析人士均表示,隨著新醫改步入深水區,政策走向將對板塊走勢產生關鍵性影響。
明年在投資策略的制定上,應選擇能規避政策風險的品種,重點關注中藥保健品、醫療服務、醫療器械以及創新類公司。
趙冰指出,盡管走勢難以確定,但相對于其他行業而言,醫藥行業優于大盤。對于機構投資者來說,超配醫藥股或許無益,但標配依然在考慮范圍之內。
創投私募尋長期價值
醫藥行業已進入黃金10年快速發展時期,越來越受到創投基金和私募基金的關注。2010年,創投私募對醫療健康行業的投資創新高。2011年,創投與私募角逐醫療健康市場依舊熱情不減。
清科數據庫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醫療健康領域共披露了132起投融資事件,投資金額累計達13.03億美元,投資金額和案例數雙雙創歷史新高。而2011年前三季度,發生在中國健康領域的投融資有84起,投資金額達35.24億美元,是2010年全年的2.7倍,出現顛覆性增長。
“美國1年的VC/PE投資金額大約是700多億美元,其中有500多億美元屬于債務性融資。以此相對比,中國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額度從全球范圍看算是比較大的。這與中國經濟未來預期的估值相符。”王進表示,醫療健康產業投資增長的動力來自于中國醫療市場的高速增長和發展前景。在收入水平提高、醫療保障體系覆蓋面擴大、人口老齡化加速、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醫療領域等因素的推動下,一級市場的投資勢頭要比二級市場更深厚,這份熱情還會持續。
王進指出,與二級市場的投資不同,直投市場更注重長期價值投資。“中國的VC/PE更多關注中后期項目,規模大的投資幾乎都在較成熟、可預見性強的項目上。投資興趣的趨同導致競爭激烈、估值高,存在一定泡沫風險。而每個機構都宣稱能夠投資早期項目,但其實金額都比較小。盡管也有些基金專門騰挪出10%左右的資產用于投資早期項目,實質性進展卻不大。”
健康產業投資數據的背后,透視出中國醫療健康產業并不缺乏資金,缺乏的是好項目的現狀。在王進看來,創投和私募基金對中國醫療健康領域有足夠的熱情和耐心。創投資本對普藥興趣普遍不大,而有特色、技術含量高的新藥風險又高,加之中國新藥研發創新能力還比較落后、新藥審批周期長等因素,他們寧可選擇可預見性強的中后期項目。盡管二級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對資金的退出造成一定影響,但國內創投私募對未上市的創新能力強的公司投資積極性較高。
趙冰亦表示,生物制品行業因政策扶持力度大,景氣度高,受VC/PE關注也多,但投資的項目不多。一是因為對生物技術的投資專業要求很高,國內VC/PE幾乎不具備生物技術的專業背景;二是生物技術的科技含量高,國內還缺乏科研土壤。
此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量跨國資本虎視眈眈,受政策限制,跨國資本大多選擇以并購方式曲線入華。在二級市場低迷的大環境下,有時候,通過上市套現還不如并購套現來的收益多。

相關閱讀
- 全國耗材集采,國家醫保局局長發聲2021-03-02
- 為什么國產醫療器械無力高額占據國內市場?2016-03-11
- 公立醫院改革推行 解析醫藥行業相關受益股201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