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例頸椎病的康復護理
【關鍵詞】頸椎病 康復護理
我們對頸椎病患者主要采用牽引、手法整復、物理療法、針療等非手術療法進行綜合性治療,治愈、顯效率達80%以上。同時也總結了一套相應的康復護理措施,使治療效果得以鞏固,現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共320例,男性占48.2%,女性占51.8%;30歲以下年齡占3.4%,31~40歲占21.5%,41~50歲占32.4%,51~60歲占18.5%,60歲以上占13.8%。說明頸椎病發病年齡以壯年和中青年為主,而隨著現代生活的發展趨勢,年輕人發病亦不能忽視,發病原因與有明確外傷史或職業工作密切相關。
2、護理
2.1、心理護理 大多數患者在頸部疼痛不適、眩暈、活動障礙、睡眠形態紊亂等一系列臨床表現的折磨下,會產生焦慮、緊張、煩躁等心理變化。針對患者的不良情緒,及時疏導,耐心解釋,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與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使患者主動與我們配合。
2.2、臨床護理 (1)患者進行頸椎牽引、手法整復等治療時,應詢問有無眩暈、惡心或癥狀加重等臨床表現,患者在治療后原地休息片刻方可起立或行走。急性期患者臥位加重,不能患側臥位,可以手臂上舉或懸于頭頂,以減輕疼痛,并注意保暖。輸液時應調慢滴速或以暖水袋墊在手臂下以緩解肩臂的放射性疼痛。并教導患者正確的臥位姿勢,椎體后緣增生明顯者,枕頭相應偏高;黃韌帶肥厚、鈣化者應偏低。有的住院患者睡眠形態紊亂,應盡量給患者創造舒適安靜的環境,必要時遵守醫囑睡前口服安定。(2)在輔以中藥熏蒸、離子導入等物理治療時,應先詢問有無中藥過敏史,并協助患者擺好體位,使頭頸處于自然仰伸位。治療過程中,應不間斷地詢問、觀察,防止燙傷。年齡偏大及感覺神經受傷的患者應尤注意。(3)頸椎保健操①。通過有節律的良性運動,改善機體的神經體液調節,調理肌肉、血管舒縮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營養狀態。注意運動要緩和,用力要充分,使各肌群和韌帶得到鍛煉和休息。1~3次/d,要持之以恒。
3、康復指導
(1)頸椎病的預防應始于青少年,一旦發生頸椎損傷,及時治療勿留后患。(2)改善長期低頭工作條件。案桌與坐椅高度相稱。工作1~2h,可做短暫的頸椎運動,如前屈、后伸、左右旋轉和回環等活動,改善頸肌疲勞。(3)枕頭與睡姿的指導:枕頭的高度以頭部壓下后與自己的拳頭高度相等或略低,以10~15cm為宜。臥姿與頸椎健康也有很大影響,仰臥位最佳,側臥位姿勢次之。俯臥位不可取,這種臥位破壞頸椎自然生理曲度。(4)重視頸部外傷的治療,即使是頸椎一般的損傷、挫傷、落枕也不能忍痛任之,應給予及時治療,防止發展成頸椎病。(5)保持頸椎自然狀態。女性在家務勞動中,勿長時間彎腰、屈背、低頭操作,休息時如看電視,也應避免頭頸過伸、過屈或傾斜。(6)勿用頸部扛、抬重物,直接壓力最易發生頸椎骨質增生。(7)積極預防和治療咽喉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因為上述疾病也是頸椎發病的誘因之一。(8)患者出院后應定期復查。
【參考文獻】
1趙玉學.頸椎病診斷與非手術治療.沈陽:白山出版社,1991,202.

上一篇:交感型頸椎病的治療進展
相關閱讀
- 頸椎病X線平片診斷分析2011-12-05
- 前后路聯合手術治療重癥多節段脊髓型頸椎病2011-11-28
- 交感型頸椎病的治療進展201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