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白內障手術并發癥分析及處理
【摘要】目的:探討兒童白內障手術的并發癥及處理。方法:對46例(62眼)先天性、外傷性、后發性白內障分別采用不同術式,對術后視力,術中和術后并發癥及處理進行臨床分析。結果:有52眼術后視力比術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在經6個月隨訪的34眼中有27眼視力在0.3以上。術中并發癥主要為后囊破裂和玻璃體脫出,術后主要并發癥為后囊混濁,前房炎性反應等,上述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并發癥(P<0.05)。結論:白內障摘除術是治療兒童白內障的有效方法,兒童白內障手術并發癥有一定的特殊性,適時恰當的處理尤為重要。
【關鍵詞】兒童白內障;白內障摘除術;并發癥;處理
兒童白內障是兒童低視力和致盲的重要原因,在發展中國家,兒童白內障盲發病率達0.01%~0.04%①,如不能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會對兒童的視力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兒童白內障的主要類型有先天性、外傷性、后發性等,各種類型又有其各自的特點需區別對待。雖然隨著白內障手術技術的進步和人工晶體的改良,兒童白內障手術效果明顯改善,但目前手術并發癥仍然是影響術后視力恢復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對46例(62眼)白內障兒童患者進行不同術式的手術治療,現將手術并發癥分析及處理進行臨床分析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兒童白內障患者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右眼32例,左眼30例,雙眼16例,年齡2~15歲,平均年齡9.2歲;先天性38眼,外傷性22眼,后發性2眼。
1.2 術前 視力手動以下18眼,指數~0.05有23眼,0.05~0.2有11眼,0.3~0.5有5眼,0.6以上無,不會查視力者5眼。
1.3 手術方式 選擇白內障囊外摘除(ECCE)聯合后房型人工晶體植入術20眼,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Phaco)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27眼,ECCE+前部玻璃體切割+人工晶體植入術3眼,ECCE+球內異物取出+人工晶體植入術3眼,青光眼白內障聯合術+人工晶體植入術4眼,另有5眼行ECCE后未能植入人工晶體。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1.0統計軟件行t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
2、結果
2.1 術后 視力52眼術后1周矯正視力有不同程度地提高,6眼視力無明顯改善,5眼不會查,術后6個月隨訪34眼,有27眼視力在0.3以上,術后1周及6個月矯正視力
2.2 術中術后并發癥術 中主要并發癥為后囊破裂和玻璃體脫出及虹膜撕裂,其中后囊破裂和玻璃體脫出的發生率明顯高于虹膜撕裂的發生率(P<0.05),術后主要并發癥為后囊混濁和前房炎性反應,其發生率明顯高于角膜混濁等其他并發癥(P<0.05)。術中及術后并發癥
3、討論
手術并發癥是影響兒童白內障術后視力恢復的重要原因,所以適時恰當的處理是提高手術成功率的關鍵因素,以下就主要并發癥及處理予以分析如下。后囊破裂和玻璃體脫出外溢是兒童白內障術中常見并發癥,白內障摘除術中后囊破裂主要為機械性原因②,表現為兩種形式:(1)外傷直接造成破裂,有報道眼挫傷者后囊破裂往往位于晶狀體后囊的中央部位③,超聲檢查可以部分證實;(2)術中操作引起晶狀體后囊膜破裂。晶狀體后囊菲薄,抽吸皮質時,稍有不慎即可導致后囊膜破裂。而外傷性白內障自身的損傷造成的炎性反應可引起虹膜與晶狀體及晶狀體前后囊之間的黏連,操作時更易造成后囊膜破裂。后囊破裂后多會發生玻璃體脫出外溢,一定要將脫出玻璃體切除干凈,以防玻璃體嵌頓引起青光眼等并發癥。本組有20眼術后出現后囊破裂及玻璃體脫出,均得以妥善處理。前房炎性反應:是術后早期主要并發癥,兒童白內障術后虹膜反應比老年患者明顯,且比較持久,重者可形成明顯的前房滲出膜或人工晶體前滲出膜,如不及時處理,可進一步引起瞳孔閉鎖、膜閉,人工晶體移位、挾持,繼發青光眼,預后不佳。本組有18眼術后出現前房炎性反應,占29%,導致人工晶體夾持3眼。應及早給予結膜下注射激素類藥物,充分散瞳,非甾體抗炎類藥物點眼,直至炎癥反應穩定后調整用藥。如人工晶體表面形成機化膜,考慮用YAG激光切開。后囊混濁(PCO):這是兒童白內障術后最多見的并發癥④,PCO的病理生理機制為:殘留的晶狀體上皮細胞增生、移行和細胞外基質的重建導致PCO⑤,有的文獻報道兒童PCO的發生率為100%,頑固的后囊混濁往往在臨床處理上非常棘手。本組隨訪了34眼,其中發生PCO26眼,占隨訪眼76%,有17眼行YAG激光切開,打開視軸通路,對視力有不同程度提高。Nd:YAG激光晶狀體后囊切開術是目前治療后發性白內障快速有效的方法,但部分患兒年齡小,無法很好固視,故難以配合治療。并且兒童患者晶狀體后囊混濁致密,甚至纖維化,有時與晶狀體緊密相貼,導致手術難度增大。此外,由于兒童晶狀體上皮細胞增殖能力強,因此Nd:YAG激光晶狀體后囊切開術后眼內纖維素炎性反應較重,晶狀體上皮細胞增殖加速可在前部玻璃體和晶狀體后囊膜切開區遷移,形成機化膜,影響視軸區的透明性,使視力再度下降。對于術中后囊的處理,目前看法不一,有的認為后囊膜形成后再行切開處理,有的認為YAG激光后因前玻璃體纖維增殖,瞳孔再次被覆蓋,需再行手術切除。我們認為在術中可以增加前囊的截除,將周邊皮質充分吸除干凈,同時進行后囊拋光;也可在術中行后囊切開術或后囊膜連續環形撕囊,可減少PCO的形成,降低兒童白內障術后PCO的發生率。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基因治療方法⑥將會給PCO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
【參考文獻】
[1]Foster A,Gilbert C,Rahi J.Epidemiology of cataract in childhood:a global perspective.J Cataract Refract Surg,1997,23:601-604.
[2]郭海科,李林.白內障囊外摘除術后囊破裂類型分析及處理.眼外傷與職業病雜志,1996,18(2):84-86.
[3]劉興芳.后房型人工晶體植入術探討.眼外傷與職業病雜志,1996,18(2):122-123.
[4]蘇毅華,余新平.白內障術后視力恢復相關因素分析.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自然科學、醫學版),2006,27(3):49-52.
[5]Moreno BE,Lloves JM,Marcos S,et al.Ocular aberrations before and after myopic corneal refractive surgery:LASIK-induced change measured with laser ray tracing.Invest Opthalmol Vis Sci,2003,42:1396-1403.
[6]楊晉,盧奕.白內障術后后囊膜混濁的基因治療進展.眼科新進展,2007,27(5):393-395.

相關閱讀
- 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臨床分析2011-11-28
- 淺談老年白內障手術病人的出院指導2011-11-09
- 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術120例體會2011-11-09
- 眼科醫療器械開發生機勃勃 幾大產品介紹201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