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擴張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宮頸成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摘要】目的 探討宮頸擴張球囊促宮頸成熟用于足月妊娠引產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方法 對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間,170例應用宮頸擴張球囊(球囊組)與160例使用縮宮素(對照組)的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①去除宮頸擴張球囊時與對照組規律宮縮6小時后的宮頸Bishop評分是(5.64±1.04)和(5.17±1.82),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②球囊組的第一產程及總產程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③球囊組與對照組順產率分別為44%和30%,有統計學差異(P<0.01);剖宮產率為43%和54%,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 0.05)。對照組引產失敗的比率比球囊組要高,有統計學差異(P<0.05)。④兩組產后出血量、新生兒體質量、新生兒Apgar評分、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宮內感染發生率與產褥病例率無統計學差異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與催產素相比,宮頸擴張球囊促宮頸成熟作用顯著,引產成功率高,適于宮頸Bishop評分低者使用,且不增加胎兒窘迫發生率,新生兒窒息及產褥感染率,是有效、安全的。
在妊娠晚期由于過期妊娠、妊娠期高血壓、妊娠合并糖尿病等,為保證母兒的安全需適時引產[1]。宮頸擴張球囊通過機械性途徑促宮頸成熟,以提高引產的成功率。本文擬研究宮頸擴張球囊用于足月引產時促宮頸成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年齡平均(29.32±2.4)歲,孕周37-42周。隨機分為使用宮頸擴張球囊用于足月引產時促宮頸成熟的孕婦170例,對照組160例,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宮頸Bishop評分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P>0.05)。
1.2 引產方法
病例組孕婦取膀胱截石位,將宮頸擴張球囊遠端插入宮頸,直至雙球囊均置入宮腔內,向子宮球囊注入20mL生理鹽水,將導管向外拉至子宮球囊緊貼住宮頸內口,陰道球囊位于宮頸口外,向其注入20mL生理鹽水。移除窺器,向子宮球囊和陰道球囊注入生理鹽水至80mL。若自然臨產宮口開大則水囊脫落,進入產程。沒有自我分娩于12h,分別取出導管,宮頸評分,并行人工破膜,催產素靜脈滴注。對照組將縮宮素2.5U加入葡萄糖注射液500mL內從1-2mU/min開始根據宮縮強弱調整,不超過10-15mU/min,子宮收縮,保持壓力可達50-60mmHg時,宮縮間隔2-3min,持續40-60s。
1.3 評估分析
記錄干預12h后宮頸評分、分娩方式、產后出血量、新生兒體質量、新生兒Apgar評分和窒息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進行數據處理,當P<0.05時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①去除宮頸擴張球囊時與對照組規律宮縮6h后的宮頸Bishop評分是(5.64±1.04)和(5.17±1.82),差異具有顯著性(P <0.01)。②球囊組的第一產程及總產程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③球囊組與對照組順產率分別為44%和30%,有統計學差異(P<0.01);剖宮產率為43%和54%,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對照組引產失敗的比率比球囊組要高,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④兩組產后出血量、新生兒體質量、新生兒Apgar評分、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宮內感染發生率與產褥病例率無統計學差異無顯著性差異(P>0.05)。
3 討 論
對足月妊娠進行引產的關鍵是宮頸成熟度。常用于臨床宮頸成熟方法包括機械和藥品,藥物,藥物為催產素和前列腺素及其衍生物。催產素[2]的作用是促進前列腺素的合成來進行,其具有價格低、半衰期短的優點。
宮頸擴張球囊是通過對宮頸內外口持續、機械的壓力來軟化、縮短宮頸。本研究顯示宮頸擴張球囊有下列優勢:①引產成功率高,本研究中陰道分娩率達57%;剖宮產指征方面,引產失敗在球囊組中占22%,明顯較對照組的37%低。②促宮頸成熟效果顯著,可縮短產程。去除宮頸擴張球囊時與對照組規律宮縮6h后的宮頸Bishop評分顯著提高,第一產程時間與總產程時間明顯較對照組短,減輕了產婦的痛苦[3]。
本研究證實與縮宮素相比,使用宮頸擴張球囊促宮頸成熟不影響產程中胎兒窘迫發生率,也不影響新生兒窒息及產褥感染率。對于宮頸Bishop評分低者,臨床使用宮頸擴張球囊保證促宮頸成熟作用是十分顯著的,能有有效的提高引產成功率。因此,宮頸擴張球囊用于宮頸條件不成熟的足月妊娠引產效果好,不增加母兒不良結局,孕婦易于接受且對胎兒無明顯影響,使用方便且安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邵惠芬,方根娟,李茂宇,等.普貝生用于促宮頸成熟的臨床觀察[J].浙江臨床醫學,2008,10(7):889.
[2] 薛洪喜,馬玉燕,李樺,等.足月妊娠促宮頸成熟方法的探討[J].現代婦產科進展,2007,16(9):674.

相關閱讀
- 雙球囊導管在足月妊娠促宮頸成熟和引產中的應用2016-03-14
- 異位妊娠診治變化201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