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內鏡下犬齒窩徑路治療上頜竇病變
【摘要】 探討一個損傷少,方便快捷且效果好的鼻內鏡下的上頜竇手術方案治療上頜竇病變。方法:2002年3月至今,設計在患側唇齦溝第三齒上方做一縱形切口11.5cm,分離至犬齒窩骨質,用骨鑿或電鉆做1cm左右的骨孔,清除此處的上頜竇黏膜,置入鼻內鏡,檢查上頜竇內的病變情況,如果為上頜竇黏膜下囊腫,去除囊壁,妥善止血;上頜竇自然竇口正常者,無須擴大竇口,在上頜竇內的創面上和犬齒窩骨窗處貼附止血紗布,縫合2針,也可以應用耳腦膠粘合。如果為上頜竇息肉,處理方法基本同上頜竇囊腫。如果為上頜竇曲菌病,就需要擴大上頜竇自然竇口11.5cm,鼻腔內可不必填塞,如需擴大自然竇口,可填塞膨脹海綿。結果:36例均一期愈合,鼻腔通暢,癥狀消失,經過4個月4年的隨訪觀察,未見病變復發,僅2例有短暫的唇部麻木,7 8d后康復。2例擴大自然竇口處有肉芽生長,經處理后肉芽消失。結論:本術式有視野清晰,處理病變方便,并發癥少,不宜發生嚴重的反應,竇口引流自然,符合上頜竇黏膜的正常生理特點。
【關鍵詞】 上頜竇 外科手術 犬齒窩
1994年起我們用雙徑路鼻內鏡下處理上頜竇病變,隨訪觀察了大量患者的臨床資料①,2002年3月至2006年9月,又單純應用鼻內鏡下的犬齒窩徑路處理上頜竇病變36例,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36例中男24例,女12例;26 52歲,平均38歲。其中上頜竇黏膜下囊腫27例;上頜竇息肉6例;上頜竇曲菌病3例。
1.2 手術方法 行患側眶下神經阻滯麻醉及唇齦溝黏膜下浸潤麻醉,鼻腔內應用1%丁卡因棉片行黏膜表面麻醉。在患側唇齦溝第三齒上方做一11.5cm的縱形切口(封三彩圖6),分離至犬齒窩骨質(封三彩圖7),置入拉鉤,應用骨鑿或電鉆做1cm左右的骨孔(封三彩圖8),清除此處的上頜竇黏膜,置入鼻內鏡,檢查上頜竇內的病變情況,如果為上頜竇黏膜下囊腫,去除囊壁,妥善止血,上頜竇自然竇口正常者,無須擴大竇口,在上頜竇內的創面上和犬齒窩骨窗處貼附止血紗布,縫合2針,也可以應用耳腦膠粘合(封三彩圖9)。如果為上頜竇息肉,處理方法基本同上頜竇囊腫者。如果為上頜竇曲菌病,就需要擴大上頜竇自然竇口11.5cm,鼻腔內可以不必填塞,如果擴大自然竇口,可以填塞膨脹海綿。面部應用四頭帶壓迫固定,根據病變情況在48h或72h時取出填塞物,45d拆線。
2 結 果
36例均一期愈合,鼻腔通暢,癥狀消失,經過4個月4年的隨訪觀察,未見病變復發,僅2例有短暫的唇部麻木,78d后康復;2例擴大自然竇口處有肉芽生長,經處理后肉芽消失。
3 討 論
3.1 上頜竇手術的有關問題 鼻內鏡下的上頜竇手術是近幾年比較盛行的手術方法,手術徑路主要有經下鼻道徑路、上頜竇自然竇口徑路、下鼻道-犬齒窩雙徑路②。經過多年的臨床觀察,我們發現這三種徑路都有缺陷,第一種容易損傷鼻淚管的下鼻道開口;第二種容易損傷眶壁;第三種有第一種的缺陷,費事且損傷大。前兩者均不容易觀察到上頜竇的各個壁,后者因為置入兩個穿刺針,從穿刺針操作,有些鉗子不能進入,所以容易遺留病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臨床上需要注意的。古老的柯-陸氏手術盛行了百多年,為眾多的上頜竇病變的患者解除了疾苦,但是柯-陸氏手術后遺留面部的麻木感,徹底的黏膜的清除,下鼻道的造口等都是引發手術效果不佳和容易出現并發癥的問題。
3.2 徑路的選擇應用 我們經過幾年的探索研究,采用經唇齦溝處做小的縱切口,避免了橫切口所帶來的面部麻木的弊病,而在暴露好的犬齒窩僅做1cm左右的骨孔即可,鼻內窺鏡和器械可以一起進入上頜竇內,恰如其分、視野清晰的處理上頜竇病變,如果處理完病變,上頜竇口是正常的,妥善止血后就可以結束手術。如果上頜竇口處有病變需要處理,就從上頜竇內擴大竇口,盡量避免下鼻道的造口。
3.3 關于上頜竇黏膜的處理 上頜竇黏液毯引流方向不管如何造口,始終都是向著自然竇口的③,所以手術時盡量保留竇腔內的黏膜,上頜竇的自然竇口如果正常,不要輕易擴大,就是有輕微的黏膜病變,也要盡量保留,手術后采用藥物治療以恢復至正常組織④。
3.4 本手術的特點 經過唇齦溝的縱形小切口,犬齒窩的小骨窗,竇腔內的輕巧的處理,是本手術的特點,有視野清晰,處理方便,并發癥少,手術簡單快捷,嚴重并發癥少,自然竇口引流自然,符合上頜竇黏膜的正常生理特點,又避免了其他徑路容易發生的各種問題。
【參考文獻】
[1] 張慶泉,張寶玉,陳秀梅,等. 雙徑路鼻內鏡下治療上頜竇良性病變[J].山東醫大基礎醫學院學報,2000,14(3):168169.
[2] 于德林,馬有祥. 鼻內鏡雙徑路治療上頜竇病變[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1998,12(2):9091.
[3] Maeyama T. A study of experimental sinusitis in rabbit[J]. Auris Nasus Larynx, 1981, 8:87.
[4] Ohashi Y, Nakai T. Functional and morphological pathology of chronic sinusis mucous membrane[J]. Acta Otolaryngol, 1983, (suppl 397):11.

上一篇:耳郭外傷36例
相關閱讀
- 外科醫生學術不端,諾獎評委引咎辭職2016-02-17
- 微創介入已成部分外科手術替代療法2014-09-12
- 經皮內鏡椎板間入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42例報告2014-04-18
- 想用谷歌眼鏡輔助做手術 先來看看這9個坑2014-04-04
- 神經內鏡技術的臨床應用進展2011-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