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內鏡下對難治性鼻出血的處理
【關鍵詞】鼻內鏡
鼻出血常見于鼻腔前部,止血比較容易。后部鼻出血(指在前鼻鏡下看不到出血部位的鼻出血),或稱難治性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難題之一。這種鼻出血來勢兇猛,有時會危及生命。我科于2005年3~9月用鼻內鏡治療后鼻孔填塞止血失敗者4例,均獲成功。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4例患者中男2例,女2例,年齡40~69歲。均為高血壓患者,病史10~20年,血壓110~130/180~220mmHg。均行前后鼻孔填塞2~3次,仍間歇性出血,口服降壓藥,血壓控制不理想。肝功能、血常規、PT、APTT及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圍。
1.2 手術方法 (1)病人仰臥位,頭部略抬高。這種體位可以避免大量血液從前鼻孔流出,使用吸引器將血液吸凈,有利于尋找出血部位;頭部抬高還可以減少血液向鼻咽部流注。(2)采用局麻,1%地卡因、副腎素棉片收縮麻醉鼻腔黏膜2次,并肌注0.1%阿托品1.0ml,安定10mg,立止血1000u。(3)手術步驟:以吸引器開路,在0°或30°內鏡下尋找出血部位,依次檢查黎氏區、嗅裂、中鼻甲后端、鼻中隔后端、下鼻甲后端、Woodruff靜脈叢、鼻咽頂部等易出血區,找到出血點后,用微波探頭先在出血血管周圍環形燒灼,然后再燒灼血管斷端,封閉血管。如未能發現明確出血點,可根據血液來源方向在局部用油紗條行微填塞,同樣可以達到止血目的。
2、結果
4例患者均獲成功,出血停止。1例用微波電凝止血,未用填塞;3例行局部微填塞止血,術后血壓逐漸降至正常。3天后逐漸將油紗條撤除,未再出血,隨訪3個月,效果良好。
3、討論
難治性鼻出血,傳統的治療方法是后鼻孔填塞或手術結扎頸外動脈及篩前、篩后動脈。但這類病人病情比較復雜,常為老年人,多伴高血壓或其他嚴重的全身疾病。后鼻孔填塞可導致機體二氧化碳潴留、缺氧、心肌缺血、腦缺血等全身并發癥,亦可導致中耳炎、鼻竇感染、鼻前庭小柱壞死、軟腭撕裂、誤吸等局部并發癥。鼻腔后端出血因出血部位不明確,難以判斷頸外、頸內出血,所以動脈結扎亦不可靠,并且風險大、費用高,面部遺留瘢痕,患者難以接受。應用內鏡止血有以下優點:(1)視野清晰、出血部位明確、止血可靠;(2)局部微填塞或不填塞,患者痛苦小、并發癥少;(3)局部微填塞或不填塞,不影響患者進食及休息,有利于高血壓的控制。本組4例患者因后鼻孔填塞后精神緊張而進食受限,呼吸不暢,睡眠受限,應用降壓藥物亦未能將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亦是導致再出血的原因。而行內鏡微波止血1例,另3例油紗微填塞,病人痛苦小、休息好。3天后血壓控制滿意,撤出填塞物,未再出血,故內鏡下治療難治性鼻出血值得臨床推廣。

相關閱讀
- 經鼻內鏡腺樣體切除術53例2011-11-25
- 鼻咽纖維血管瘤的外科治療2011-11-10
- 鼻出血止血失敗的探討2011-11-08
- 鼻內鏡手術患者154例的護理2011-11-08
- 經上頜竇前壁鉆孔行鼻竇內鏡術50例臨床分析201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