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是公立醫院改制和并購的窗口期
“隨著國家政策法規的細化和傾斜,配套資源已呈可大面積復制的趨勢,金融市場各方也在紛紛為公立醫院改制嘗試全新的投融資產品與服務。因此,我認為,未來5年是公立醫院改制和并購的窗口期。”12月14日,在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主辦的衛生政策上海圓桌會議上,曾在華潤醫療負責高州醫院改制項目的睿信投資合伙人劉明如是指出。
前段時間,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大力發展醫療服務,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格局,優化醫療服務資源配置。其中,對非公立醫療機構和公立醫療機構同等對待,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所辦醫療機構和部分公立醫院改制試點等表述令業界風起云涌,無論是投資界還是產業界,都寄望參與公立醫院的改制與并購。
目前,醫藥企業普遍有打通產業上下游,延伸企業產業鏈,開辟新的利潤增長點的需求,已有多家醫藥上市公司投資醫院,也有金陵藥業、新華醫療、益佰制藥、國藥集團等企業以股權轉讓、合作經營等形式參與公立醫院改制。
改制的邏輯
然而,公立醫院的改制道路并不平坦。站在醫院改革的角度,體制內醫院往往是最難突破的領域,主要是來自醫院和醫生的反對,很多醫生看重公立醫院的事業編制和職稱,他們擔心改制后會失去這些利益。
“想參與公立醫院改制并不容易,如果不能獲得醫院高層管理者和中堅力量的認同,根本做不成。”劉明以高州醫院的項目為例,該院當時有近70個科主任級別的醫生,“我們每天找他們逐個溝通,解釋華潤醫療做這件事的意義,并承諾保證非營利性醫院性質不變。為避免醫生的反感,我們全過程都未使用‘并購’、‘投資’的字眼,強調改制與合作。”據介紹,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華潤醫療已經走到了接近簽約的階段,卻因一些不可抗力戛然而止。
實際上,自2012年起,華潤醫療先后向昆明兒童醫院、廣東高州市人民醫院、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武鋼總醫院、太原市婦幼保健院等醫院表達了合作意向,但到目前為止,其僅將昆明兒童醫院收入囊中,持有66%的股權。
公立醫院改制的阻力不僅來自醫院醫生,還有企業的“趨利性”。據上海市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原上海市楊浦區衛生局局長金春林介紹,楊浦區曾嘗試對一家公立醫院改制,但幾個月后就收回了。“改制后企業追求利潤,把醫院的‘算盤’打得很精,職工們還沒有這個概念,就把醫院收回來了。”
“3年來我一直在項目的第一線,發現做醫院沒法賺快錢,也不能賺大錢。”劉明表示,華潤醫療參與公立醫院的改制與并購是要構建一個大型醫院的醫療項目和體系。就高州醫院來說,該院的心胸外科全國知名,如果簽署了合作協議,華潤醫療將來可大力發展心胸外科,做專科連鎖醫療機構,同時能為集團培養醫護人才。夯實了醫療資源,還能為將來發展養老、康復等衍生業務打下基礎。
有配套才能推進
不少與會人士認為,運營效率低的公立醫院改制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但很多地方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并未給予足夠的相應的配套政策推動這項改革。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作為我國公立醫療機構改制的探路者,江蘇宿遷十幾年前就率先開展了相關工作,鼓勵社會資本辦醫,形成多元辦醫的格局,目前政府辦醫與社會辦醫共存,且社會辦醫占據比例很大,有股份制也有獨資,現已有金陵藥業、復星醫藥等醫藥上市公司介入。
宿遷市衛生局副局長程崇高介紹說,十幾年前,宿遷的醫療資源總量不足,供小于求,包括醫療衛生資產、衛技人員、人均擁有的床位數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政府財政投入能力薄弱,基層醫療機構用人是終身制,醫務人員沒有積極性,虧損面達70%,基層醫療機構生存困難;地方的醫療水平低,醫務人員態度欠佳,老百姓意見也大。“宿遷醫改就是在這種特殊背景下提出來的。”
據悉,在江蘇省政府支持下,宿遷采取了更為靈活的改革政策。“主要思路有兩方面:一是擴大資源總量,包括鼓勵社會資本辦醫、多元化辦醫,加大政府投入,在人才上內培外引,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激發醫療機構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二是盤活存量,主要對公立醫院進行改革,包括鄉鎮醫院的改革,從鄉鎮醫院開始改起。”程崇高表示。
宿遷創造了良好的多元辦醫環境。“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營造公平有序的醫療服務環境,明確所有醫療機構不論哪種所有制性質都一視同仁,新農合、職保、城保等醫保平等開放,讓民營醫院享受與公立醫院擁有同等的稅收政策,為民營醫院職工解決養老保險,讓醫療人員無后顧之憂。”程崇高介紹說,“由于有了公平有序的發展環境,所以各級醫療機構發展良好,宿遷被認為是民營醫院發展最好的地方。”
記者留意到,國務院出臺的《若干意見》中有不少鼓勵政策與宿遷經驗吻合,健康服務業8萬億元的市場也讓產業界充滿想象。與會人士認為,與新建民營醫院相比,由于時間成本更低、既有的醫療資源更充足,在新政策導向之下,社會資本參與三、四線城市中具有區域性或學科優勢的公立醫院改制是不錯的選擇,但應盡早布局。

相關閱讀
- 國家出手,耗材采購監管升級!2024-03-26
- 國家開會:公立醫院設備采購工作啟動!2023-04-19
- 史上最嚴!財政廳發文:公立醫院限制進口設備2022-05-05
- 山西醫療糾風,盯上進口耗材2017-10-31
- 一文讀懂國務院推行兩票制對行業的影響2016-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