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行業的復活戰!
當沉淀了20余年的DR產業,遇上醫療事業大發展的春風,產業內站在風口的企業就滿天飛。然而,較低進入門檻的常規DR行業,吸引了各方資本進駐,結果不是蛋糕越做越大,反而是眾多“玩家”引火燒身。潮水逐漸退去,行業亂象原形畢露。DR行業如何復活?這還得從根本出發,回歸行業的價值本源,走技術創新之路,提升醫療診斷水平。
今年社會話題很多,有持續打虎、打擊IS組織、世界經濟下行,互聯網+,大眾創業等大話題吸引眾多段子手吐槽。然而,對于一個相對保守封閉的DR行業,也是多事之秋。今年DR行情很火爆,但是沒有幾個廠家真正感到高興;甚至大部分廠家痛聲疾呼:DR行業這樣走下去,必然要自取其命,中國DR產業已經做爛了;必須回歸理性,尋求突破以求新生。
一、風雨飄搖的中國DR行業
DR行業現實情況確實不太樂觀,眾多廠家正在火上炙烤。產品的同質化,導致價格戰頻發,最終拖累整個行業盈利水平持續下滑。這也導致整個產業鏈上的各方都大受其害,中國DR行業進入“輝煌的嚴冬”(市場總量持續增長,盈利水平持續下降)。
1、急劇膨脹的DR廠家
國內品牌已經達到100多家,除了幾家是全國性經營的,絕大部分是只在幾個省經營的區域性品牌、甚至只進行項目運作的品牌;同樣,還要面臨國際品牌的競爭。目前在中國的國際品牌也有數十個,并且部分還是老牌企業,如西門子、GE、飛利浦、島津等。
國內企業還面臨一個致命問題:絕大部分無核心技術。100多家企業中,真正能夠做產品的企業不到5%,絕大部分企業都是注冊制(只注冊,依靠其他部件供應商提供產品組合拼湊)。這非常像刮胡刀市場當年的情景:當吉列發明自助式刮胡刀進駐中國,國內眾多廠家一哄而上模仿,緊接著就是大洗牌,最終中國企業潰不成軍,只有寥寥幾個技術創新者混跡于該市場。
簡單的復制模仿,山寨文化興起,結果就是競爭手段趨向單一:低價: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延保:終身免費保修;分期:免費試用、3年、5年分期付款;這些在很多行業聞所未聞的手段在DR行業累見不鮮。
產品創新成為稀有:一個新興行業的良性發展本應帶來一系列的產品創新、眾多的發明與專利會應運而生,但是中國DR行業的創新絕大部分停留在模式創新:大家都是基于中國市場這個蛋糕如何去分做文章,而不是思考如何提高中國人的健康水平,如何參與全球蛋糕分配。
居于上述因素,DR行業毛利水平大幅下降。競爭的無序導致企業的整體利潤水平急劇下降,呈現出賣得越多虧得越慘的窘境,然而,企業想僅僅通過模式創新來力挽狂然,結果卻是無濟于事,現金流的壓力會越來越大,然后促銷手段就更是層出不窮,惡性循環就此上演。
2、備受煎熬的行業價值鏈各方
麻痹的上游供應商
面對如此巨速增長的DR市場,探測器、球管等部件廠家都加足馬力,擴大產能,以滿足表面繁榮的DR需求。然而國內主要的部件廠商在新技術的投入實際是不足的。在過熱的DR競爭中,相互之間也是以吃定現有市場為核心目標,在新技術上實行自我麻痹。
煎熬中的渠道商
遇上火熱的市場,本來是貿易商喜大普奔的事情。但是,面對同質化競爭的局面,最受傷的首先是渠道商:產品同質化、價格透明、廠家把壓力下移給渠道,DR成為很多渠道商的雞肋。由于產品無競爭力,導致競爭手段畸形,被迫使用融資手段增大銷售砝碼,企業資金的運作效率急劇下降。同時,面對急劇惡化的市場,為保證基本市場份額,被迫增大人力投入,企業的人均效率急劇下降。競爭的無序導致企業的整體利潤水平急劇下降,而面對DR生產企業的85%以上虧損的局面,渠道商的利潤水平也被迫急劇下降。
無奈的醫院
100多年以來X光機的診斷方式沒有多少改變,廠家不專注于如何提升改進產品性能,提高診斷效果,而是思考如何弄些模式創新,增加其銷量,這讓諸多有追求的醫生對國內的廠家很不滿意,但是又很無奈。以拼湊為主要生產方式的100多家企業在市場上并存,對于醫院來說絕對不是福音,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買個陷阱,買完后找不到售后服務的廠家。售后服務已經成為行業丑聞聚集地。在沒有產品創新的前提下,所有的價格低、付款優惠、服務條款增加必定是由于以下原因:1、質量差;2、后期服務費用高;3、有高值耗材存在;4、虛假承諾;而這些,最終都是醫院受傷。醫院如果購買到性能不能滿足患者的診斷與治療要求的設備,患者肯定對于醫院會產生不滿,由此導致的醫患糾紛每年都有。能夠降低漏診誤診已經成為醫院考量國產設備的關鍵指標。
表面得利的病人
貌似采購成本低了,診療費用就會下降,患者就會得益,殊不知羊毛出在羊身上,所有游戲規則中最后買單者一定是病人。剛剛談到的DR行業各種亂象,其實風險最終還是轉移到了患者。
比如設備不穩定風險:機器不穩定、售后無保障、甚至機器本身在診斷過程中對醫生與患者的傷害,都可能成為低端產品泛濫成災后出現的必然現象。
診斷技術不進步風險:人類在治病與殺人兩個領域的技術突破向來是追求極限的,絕對不會為了低成本而將就,但是幾十年不改變的傳統X光機診斷方法現在已經證明對于很多病例是有漏診風險的。
隱性高成本消費風險:由于DR設備的采購成本與使用成本低可能被引導去消費CT等其他更加昂貴的影像設備,最后反倒是增加診斷成本與治療周期。
從整個中國DR產業的價值鏈條可以看出,一場行業悲劇已經上演。一個才紅火了幾年的DR行業將如何選擇?是將中國市場做爛之后,讓外國品牌坐收漁利,還是冷靜思考,尋求新的出入,打一場復活戰呢?
二、中國DR行業復活戰
面對目前嚴峻的市場形勢,中國大部分DR廠家除了無奈也沒有別的辦法。但是也有一部分企業在積極的尋求突破點。要在中國打一場行業復活戰,行業一定要重新回到行業生存的價值原點。
生命健康,是人類永恒的追求。作為醫療器械企業,應該時刻將提升人類健康水平作為自身核心的價值和使命。從這一價值原點出發,對醫療設備持續的技術創新,開發出更精準高效低成本的產品是醫療人的價值追求。
1、中國DR行業的期望
行業的興衰受到經濟大環境方面的因素影響,更重要的是產業內新技術新產品的革新帶來的新變化。面對同質化嚴重的行業現實,業內大聲疾呼新產品出現。這個新產品要滿足以下條件:
滿足醫院需求:可以大幅度降低漏診風險,提高診斷效果與效率,解決醫院與病人的矛盾;
滿足業內廠家需求:技術門檻高,發展空間大,廠家之間可以良性競爭;
滿足渠道商需求:產品差異化程度高、技術領先,有利于渠道商的發展;
完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滿足政府的就業、稅收、服務職能;
最關鍵的是滿足病人診斷要求,真正有利于提高人類健康水平。
2、行業的覺醒與探索
目前DR行業的發展呈現出多個潛在發展趨勢,這是行業新生力量聚勢的開端。總體來說,新技術聚焦兩個大方向,一是朝低劑量成像發展的技術路線,主要代表是基于CMOS成像技術的開發利用;一是朝可視化成像發展的技術路線,主要代表是動態DR的開發利用。
目前,醫用CMOS成像技術的研發陣地主要聚集在美國的康奈爾大學和歐洲高能物理研究所,到目前產品尚未成型,離推廣還有待時日。
基于動態成像技術的產品,目前已經在各個國家得到推廣,尤其是在高等級醫院獲得較好的臨床評價。目前,我國已經有數個企業在這個領域掌握了國際領先的技術。其中萬東醫療、安健科技、康達國際三大巨頭都已經掌握了動態DR整機技術,其中安健科技掌握了整套探測器技術;上海奕瑞光電即將推出標準化動態探測器,這些都是中國DR行業突圍的標志。
然而,新技術的發明不易,推廣更加艱辛。這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的阻力。首先,不論入行時間多久,現有企業為數眾多,絕大部分廠家剛剛掌握了整機技術,還沒有嘗試過投資回報的滋味(本質上,就目前來看,絕大部分企業已經注定不會有投資回報),現在要推廣新的技術,這會要了他們的命,所以面對新技術,這些廠家首要選擇就是抗拒和詆毀。這在網絡上看到各種罵戰,就是一個例證。第二方面的阻力,來自用戶對新品的接受過程。好產品最終都將被接受,但是每個產品推廣的周期存在較大的差異。目前,DR技術剛剛普及,就要開始進行新技術的推廣,用戶對產品的穩定性、可靠性等方面都有很多的疑惑,這也是情理之中。其三:由于研發費用高昂,初期的購買價格很貴;由于一開始只有進口品牌壟斷經營,維護費用也十分高昂;雖然高等級三甲醫院基本上都有進口的動態DR(武漢協和有3臺島津動態),但是到了二甲以下醫院,還是屬于貴族消費。眾多縣級醫院、基層醫院想要動態DR這個新產品、廠家又由于種種原因不愿意降價,這個矛盾導致動態DR出來了5年以后也沒有在中國市場普及。
3、中國DR企業的復活之路
新技術已經通過臨床驗證
雖然動態DR在推廣過程中遇到主要的三方面阻力,但是已經獲得臨床高度認同的設備必將推廣和普及。其實,國際上早就開始了新技術的研發,動態DR不是新鮮事物,國際巨頭早就發力研究;2009年,日本島津,利用平板探測器與數字胃腸結合,推出了第一代動態DR,實現了可視化拍片;2011年,德國西門子公司,研制出基于動態探測器的整機,推出了新一代動態DR;同時美國GE、法國斯達福等企業,相繼推出了動態DR;泰雷茲、瓦里安開始向全球供應動態探測器;在過去的5-6年時間里,動態DR在一些高等級醫院的臨床使用,已經證明動態DR的臨床意義重大,解決了原有常規DR解決不了的很多問題:提高醫院的診斷效率,解決了很多以前需要用CT解決的問題;醫療資源得到更好的應用;病人的健康得到更好的呵護。
新技術在中國已經有了更多積累
中國DR行業目前雖然面臨同質化價格戰,但是這一輪市場的火熱,也給國內企業帶來了技術普及和積累,國內部分廠家已經基本掌握了核心部件的技術,有能力在其基礎上研發動態成像技術,或者開發成其他更加高效的技術。同時,動態DR目前技術成熟度尚沒有常規DR那么開放,同時動態DR的技術壁壘較高,如果國內企業能夠聚焦于動態成像技術的開發,將能和國外企業一決高下。
中國DR行業要復活,整個行業也要更加團結一致,加大技術交流與合作,爭取更早的攻破更高難度的技術壁壘。雖然目前安健科技和奕瑞光電在動態DR探測器方面取得了長足的成果,但是單單依靠他們,是遠遠不夠的。
然而,就像常規DR的市場發展規律一樣,動態DR技術也將會有15-20年的發展機遇期。只要掌握動態DR技術,市場就能夠實現產品的差異化,同時在“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中,我們不能僅僅將目光放在國內市場,更需要去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這樣才能打一場漂亮的復活戰,中國DR行業才能又一次迎來春天。

下一篇:11省醫療器械重點監管目錄
相關閱讀
- 6月1日起,大批醫療器械實名制2024-06-04
- 兩會代表發聲,支持國產高端醫療器械2024-03-08
- 國家醫保局:鼓勵新技術、器械進醫保2023-12-21
- 展會通知 | 2023第49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山東)博覽會2023-09-07
- 剛剛!國家開會:鼓勵創新醫療器械上市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