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補償機制改革 為檢查費用“瘦身”
大型醫用設備價格昂貴、運行成本高,一些醫院為早日收回采購成本和增加收入,出現多檢查、重復檢查等行為。衛生部規劃財務司有關負責人對此強調:“公共衛生資源配置不能完全依靠市場機制調節,政府調控大型醫用設備配置,通過財政資金彌補公立醫院大型醫用設備的建設成本,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讓公立醫院不再為收回成本及追逐收益而盲目配置和增加檢查。”
協調好“三個關系”
7月20日~21日在蘇州舉辦的“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第二十一屆學術年會”,以“十二五”期間我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與支持重點、醫用設備的質量控制與安全保障為主要議題,由衛生部、國家發改委相關司室負責人進行解析。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會長朱慶生表示,這些專題報告對于正確理解我國“十二五”期間醫用設備配置管理規劃和相關政策,有著重要意義。
大型醫用設備是一類特殊的衛生資源,具有資金投入大、運行成本高、應用技術復雜、檢查治療收費較高、回收成本較快等特點,其與醫療費用和群眾健康密切相關。很多大型醫用設備是直接作用于人體的輻射類、放射性設備,其對操作人員、基礎設施、環境有特殊要求,使用不當可能造成醫療質量安全問題。而我國由于政府補償機制缺位,公立醫院實行按成本制定服務價格和按服務收費,因此,部分醫院出現了多檢查、多收費、高收費等現象。
衛生部規財司有關負責人指出,鑒于醫療費用的快速上漲,世界上實行國家衛生服務體系、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和商業健康保險制度三種主要衛生服務體制的國家,普遍采取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管理,即入門許可管理。我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明確要求:有效控制衛生費用過快增長,切實緩解看病貴的問題。而加強衛生規劃和醫學技術評估,對醫療機構配置高成本醫療設備或技術實行配置審批,以便對供、需雙方進行醫療費用控制,這既順應衛生事業科學發展的要求,也符合保障醫療質量安全的要求。
“大型醫療設備配置規劃管理需要協調好'三個關系’。”這位負責人進一步介紹說,“一是醫療機構單位利益與人民群眾整體利益的關系,要把保障人民群眾獲得適宜的醫療衛生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作為大型醫用設備規劃管理的根本目的;二是醫療機構眼前利益與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長遠利益的關系,醫院發展不能再走高投入、高收入的規模擴張之路,不能依靠增加大型設備、提供昂貴檢查來吸引病人和發展醫院;三是發展高、精、尖技術與保障基本醫療裝備的關系,優先配置功能適用、技術適宜、節能環保的裝備,注重資源共享,杜絕盲目配置和閑置浪費。”
讓收費價格只能保本
今年3月印發的《“十二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指出,“推進補償機制改革”,“高值醫用耗材實行集中招標采購”,“政府投資購置的公立醫院大型設備,扣除折舊后的成本制定檢查價格;貸款或集資購買的大型設備,由政府回購,回購有困難的降低檢查價格”。
“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避免公立醫院為多收取費用而濫用檢查設備和進行重復檢查,以及避免公立醫院追求高、精、尖,重復配置大型醫用設備。”衛生部規財司有關負責人解釋說,國家和地方各級財政需要建立新的補償機制,由財政資金安排彌補大型醫用設備配置的成本,推動合理地制定服務收費價格。只有這樣,才能讓公立醫院不會為了收回采購成本而熱衷于設備配置,熱衷于增加檢查。“我們希望能夠按照扣除財政補助后不盈利的原則,讓收費價格只能是保本,最終讓群眾能夠用得上、用得起,并且用得安全、有效。”
推動乙類集中采購
用政府財政資金購買的公立醫院甲類大型醫用設備,已實現集中采購。當前,衛生部正在推動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集中采購工作。規財司有關負責人強調:“大型醫用設備集中采購工作意義重大,其有效推進不僅關系到降低采購成本和醫療費用的問題,也關系到保護醫療隊伍的問題。我們希望今年各省、市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集中采購工作能夠有所推動。”
鏈接:
按照衛生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的《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與使用管理辦法》,甲類大型醫用設備包括:1.X線正電子發射型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儀(PET-CT,包括正電子發射型斷層儀即PET);2.伽馬射線立體定位治療系統(γ刀);3.醫用電子回旋加速治療系統(MM50);4.質子治療系統;5.其它單價在500萬元及以上的大型醫用設備。
乙類大型醫用設備包括:1.X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裝置(CT);2.醫用核磁共振成像設備(MRI);3.數字減影血管造影X線機(DSA);4.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LA);5.單光子發射型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裝置(SPECT)。
甲類大型醫用設備購置需經國家衛生部批準,發放配置許可證。
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需經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發放配置許可證。
無配置許可證不能購置,否則嚴肅處理。

相關閱讀
- 讓群眾用得起、用得好 推進補償機制改革 為檢查費用“瘦身”201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