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發布丨2017中國城市癌癥最新數據報告
2017年2月,國家癌癥中心發布了中國最新癌癥數據,匯總了全國347家癌癥登記點的數據。中國癌癥統計一般滯后3年,最新公布的是2013年的發病和死亡數據。
2017年2月,由國家癌癥中心赫捷院士、陳萬青教授等人撰寫的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in 2013: an analysis based on urbanization level" 在《中國癌癥研究》英文雜志(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CJCR)2017年第1期發表,該研究報告了2013年中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的統計數據以及不同城市化水平區域內常見腫瘤發病和死亡情況、發病趨勢、防控重點等。
該統計數據來自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篩選的符合標準的255個登記點,涵蓋31個省市自治區,包括43個高城市化城鎮,83個中等城市化城鎮和129個低城市化城鎮。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上升,已經成為最主要的疾病死亡原因。
每天約1萬人診斷癌癥,每分鐘約7人確診患癌
本次癌癥統計,特別關注了不同城市地區的差異。RGA總結分析了相關報告和數據,整理出此份《中國城市癌癥最新數據》報告,與大家分享:
關注8大風險
① 預期壽命85歲時,累計患癌風險高達36%;
② 癌癥發病兩頭高,中間低:中等城市癌癥發病率最低;
③ 女性癌癥在大城市最高,男性癌癥在小城市最高;
④ 50歲以下,成年女性發病率均高于男性;
⑤ 肺癌仍為我國癌癥發病率、死亡率第一位,已與發達國家水平相當;
⑥ 消化道癌癥是我國居民發病和死亡的主要負擔;
⑦ 前列腺癌隨城市化發展程度逐漸上升,大城市男性應提高警惕;
⑧ 甲狀腺癌發病率上升趨勢快,需格外引起重視。
注:以下報告中數據均為年齡標準化率,單位為1/10萬
總體情況
城市癌癥基本描述
RGA 全國癌癥新發病例占世界1/4
與2012年相比,癌癥新發人數繼續上升,從358萬增加到368萬,增幅3%;
同年,世界新發病例約1409萬。中國新發癌癥病例占世界的1/4。
城市癌癥性別分布
消化道癌癥:中國人主要的癌癥負擔,占男性全部癌癥的50%左右;
腸癌:城市女性增長趨勢明顯,主要與不健康飲食、久坐、腰圍增粗有關;
甲狀腺癌:城市女性需要特別關注。
城市癌癥地區分布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男性癌癥風險逐漸降低,小城市男性風險最高;
女性患癌風險與男性相反,大城市女性癌癥風險最高。
中國大/中/小城市的癌癥平均發病率差異明顯,發病率呈"U"型;
中等城市男女平均癌癥發病率最低。
隨著城市化提高,也有部分癌癥發病率降低,主要體現在胃癌/肝癌/食管癌;
胃癌與不潔飲食、吃飯不規律、常吃煙熏、腌制食物有關;
肝癌主要與乙型肝炎、過量飲酒、食用霉變的玉米/稻谷有關;
食管癌則與燙食、飲食不新鮮有關。
交叉比較
城市癌癥不同性別的年齡分布
40歲之前,處于較低水平,之后以后開始快速升高,80歲達到峰值;
城市女性在20-50歲之間,癌癥發病率均高于同齡男性;
中國城市居民0-85歲,累計癌癥發生風險為36%。
雖然大城市癌癥發病率較高,但死亡率比小城市低了近20%;
城市化水平越高,醫療衛生條更優越,癌癥治療手段有更多先進的選擇。
城市癌癥不同性別的地區分布
癌癥譜:大/中/小城市差異明顯;
肺癌:仍是各類城市男性癌癥首位,與吸煙和環境污染關系密切;
腸癌和前列腺癌:從小城市到大城市,發病趨勢增加趨勢明顯。
乳腺癌:為城市女性癌癥的主要負擔,主要與城市女性壓力大、晚婚晚育、生活節奏快有關;
肺癌:也位居前列,主要與二手煙暴露、室內/室外空氣污染相關;
腸癌:隨著城市化水平逐漸升高,主要與城市女性久坐、缺乏鍛煉、飲食不健康有關。
腸癌和前列腺癌:發病率與城市化程度呈正相關;
腸癌:大城市發病率是小城市的2倍;
前列腺癌:小城市前列腺癌發病率<5/10萬,而大城市發病率是小城市的4倍。
乳腺癌:大城市女性乳腺癌風險是小城市的2倍;
甲狀腺癌:大城市患病風險是小城市的4倍。
注:城市區分標準為城市化率,大城市城市化率>70%,中等城市為30-70%之間,小城市為<30%。資料來源:以上數據均來源于國家癌癥中心
【來源:美國再保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