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發展:醫療器械產業落點在哪兒?
“跨界融合,生物醫藥發展的新機遇”是剛剛結束的第十七屆北京國際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論壇上談論最多的話題。在醫療器械論壇上,有人認為,跨界不僅將醫療器械產業特點集聚起來,還要集合各個行業最精尖的技術。最近比較熱門的可穿戴醫療設備、移動醫療設備、3D打印與云存儲,以及個人健康監測及管理等都可能形成新的熱門市場。
《啟航2013—北京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報告》指出,醫療器械產業的跨界融合最重要的在于創新商業模式而非產品。比如,可穿戴設備本身即便設備新穎、形式時尚、用途廣泛,也未必能使企業保持競爭優勢。最關鍵的是在設計和生產智能設備的背后,使其擁有強大的數據存儲和分析能力。通過貼近消費者心理的服務,進而挖掘出大量的數據,創造出更加新型的商業模式。這將是醫療器械行業未來面臨的最大機遇和挑戰。
國內市場三大表現
數據顯示,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目前已達到千億規模,年增長率達到23%,是目前醫療行業最具發展前景的產業之一。科技部社發司生物醫藥處副處長張兆豐在論壇上指出,近幾年來,醫療器械呈現出多產業領域交叉融合,多種資金渠道不斷投入的新局面。
醫療器械是醫療保健最為重要的基礎裝備,是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撐,它既是健康所系,臨床必用,又是一個重要的民生產業,發展必須。同時,已將包括醫療器械在內的生物醫藥產業納入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也是未來科技革命和產業競爭戰略必爭的前沿。
張兆豐認為,我國醫療器械在發展中有三大表現:第一,在全球,占據壟斷地位的仍是國外跨國企業集團。在國內,行業中兼并、重組非常密集,尤其生物醫藥材料領域兼并非常明顯,客觀地反映了醫療器械領域的競爭激烈態勢。第二,從技術角度看,國內生產的一些裝備存在不好用、不適用、性能低、功能少等問題。第三,大型醫療機構依賴進口高端產品,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亟待設備升級。“如何改變醫療器械產品主要依賴進口的局面,是我們當前一個重大需求和挑戰。”張兆豐說。
四大問題制約發展
在醫療器械行業,產品層面上做不了、做不好;企業層面做不大、做不強是公認的現象。但原因何在呢?張兆豐認為,第一,自主創新的動力機制不足。目前我國在醫療器械的創新方向上主要瞄向仿制,國外有的產品我們去仿。但是,仿制肯定不能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必須進一步加強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設計,應改善相關政策環境,使自主創新產品有足夠的利益回報,解決自主創新動力機制不足的問題。
第二,多主體協同創新合作機制仍存問題。醫療器械門類眾多,每類產品都有自身的技術特點,都是多學科技術的交叉結合,也都需要不同創新主體之間的緊密合作。在美國,創新環境上有相對完善的利益鏈條機制促使相關產業鏈上研發和生產主體之間,在相互轉化、利益分配、知識產權等問題上有清晰的分配機制,我們在這方面還不夠成熟完善,這是一個突出的挑戰。
第三,產業鏈條不完善的問題。醫療器械產業化不同于其他產業,特別不同于藥品。藥品的需求量是應用給每個患者的,需求量比較大,產業受利益動因的驅動,產業鏈條相對很容易完善。醫療器械的核心部件,由于批量小,用量不大,很多人不愿意做。在醫療企業產業的創新方面上,很多專家認為核心部件是關鍵問題。但核心部件是因為技術問題還是產業動因的機制性動力不足,值得進一步分析研究。產業鏈條的缺失也是行業面臨的一個非常重大的挑戰。
第四,市場環境的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創新醫療器械的逐步涌現,創新醫療器械所需的政策環境與現有政策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醫院流通渠道不夠透明,市場化程度不高,缺乏科學規范的專業化評價,盡管我國已經自主創新了一批優質的國產醫療器械產品,很多醫療機構“不愿買、不愿用”,創新產品進入市場難,創新產品優質不優價,不能及時通過市場回報獲得發展空間已成為制約我國醫療器械產業整體發展的又一個重大問題。
“十二五”明確重點創新方向
圍繞上述基本形勢及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十二五”正著力加強醫療器械領域的科技布局。一是開展了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戰略研究,二是制定了《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十二五”專項規劃》,三是成立了“醫療器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四是組織實施了“醫療器械領域科技重點專項”。通過上述工作,研判出發展重點,對當前急需和面向未來發展所需考慮的重點產品門類做出整體規劃布局,部分重大產品研究已取得了重要進展。同時,組織開展了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應用示范工程(簡稱“十百千萬工程”),著力改善創新產品發展的應用環境問題。
張兆豐對此強調,未來將以技術、需求和市場三個角度來確定發展方向和技術重點。在科技創新上,將組織高端突破,通過攻關,創新技術難度比較大的產品;其次,將推動基層醫療器械產品升級,實現便攜化、數字化以及網絡化,促進基層整體裝備的性能提升;另外,研發重點將強化前沿技術,圍繞診斷、治療、材料、臨床需求方向而探索創新。
多產業融合勢在必行
健康是大勢所趨。國務院剛剛發布了健康服務業發展規劃,從中可以看到無論是醫療產業、養老產業還是為第三方服務的產業,醫療器械產業都可以與之融合。養老地產的發展就備受關注,在其中醫療器械產品與整個房地產產業的融合,需要無障礙技術,疾病的檢測技術、慢病管理技術等推陳出新。
張兆豐表示,實現跨界發展、融合創新,某種意義上來講,既是客觀需求,市場走向的驅動,也是生物醫藥領域、醫療器械領域內部創新發展的自身內在需求。他說,“我們必須要在創新上下更大的工夫,做更多的文章。”

上一篇:我國醫療器械創新仍面臨多種挑戰
下一篇:看美、德政府如何推動器械創新
相關閱讀
- 6月1日起,大批醫療器械實名制2024-06-04
- 兩會代表發聲,支持國產高端醫療器械2024-03-08
- 國家醫保局:鼓勵新技術、器械進醫保2023-12-21
- 展會通知 | 2023第49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山東)博覽會2023-09-07
- 剛剛!國家開會:鼓勵創新醫療器械上市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