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實現醫療數字化使大中小醫院實現聯動
重慶市申報國家科技惠民計劃項目,數字化醫療服務讓大小醫院聯動起來
在家登錄“網上虛擬醫院”,患者在家可享受到病歷查詢、醫療咨詢、遠程心電監護等便捷的醫療服務;邊遠地區的患者就近看病,通過電子病歷也能得到醫院的專家診治。昨日,市科委介紹,我市正在申報國家科技惠民計劃項目———數字化區域醫療協同服務技術推廣與應用,將通過數字化的方式讓大醫院與中小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動,解決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
大醫院醫療資源延伸基層
西南醫院信息科主任汪鵬介紹,通過建設區域醫療協同平臺,可以將大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延伸到偏遠基層,可以讓基層群眾及時獲得城區中心醫院的優質醫療服務。
“現在數字化醫院已經在西南醫院得到實現,此項目的研究成功將運用到科技惠民計劃中。”汪鵬介紹,昨日,由西南醫院承擔的市級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廣義數字化醫院科技示范工程”順利通過驗收。目前他們在醫院推廣了自助查詢掛號“一卡通”系統、網上虛擬醫院、院前預約、遠程會診教學系統,并在沙區已經建成了區域醫療衛生信息交換平臺,這些都將運用到我市的科技醫療惠民計劃中。
電子病歷,醫院信息共享
以后到醫院看病不用帶病歷本,偏遠地區的患者就近看病,也能得到大醫院專家的診治。項目負責人介紹,通過電子病歷共享的方式,在大醫院與中小醫院之間就能夠真正實現雙向轉診。
所謂“電子病歷”,是指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過程中,使用醫療機構信息系統生成的文字、圖表、數據、影像等數字化的醫療記錄資料,并能實現存儲、管理、傳輸和重現的醫療記錄,是病歷的一種記錄形式。
通過電子病歷共享,患者在一家醫院就診,醫生就能直接調閱他之前在其他醫院的電子病歷、檢查檢驗結果、影像信息等,避免重復檢查,減少看病費用。同時,偏遠地區的醫院當遇到“看不準”病時,可以邀請大醫院的專家進行指導會診。如果患者對自己的病歷有什么不清楚,也可隨時上網登錄查詢。
目前,西南醫院與沙坪壩區的20余家社區醫院實現了信息共享,建立遠程合作的醫院共31家,開展了300余次遠程教學,遠程會診達到了70余例。
網上醫院可實現慢病監護
今年68歲的唐大爺患有高血壓和心臟病,一有不舒服就要往醫院跑,每次排隊掛號看病都讓上了年紀的他吃不消。以后,像唐大爺這種慢病患者,通過網上醫院就能得到便捷安心的醫療服務。
汪鵬介紹,“網上虛擬醫院”將在大城市采用全程健康管理協同服務體系,利用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區域一卡通系統、慢病監護與隨訪系統、統一預約診療服務平臺、遠程心電監護系統等先進技術,為社區居民提供方便的慢性病隨訪和康復服務。
屆時,慢病患者可以到就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定期監測,或自己在家進行心電監護。通過聯網,每次監測的結果將上傳到醫療服務系統中,提醒對應的醫生查看,一旦發現不良情況,患者可以得到及時救治。
項目實施將惠及500萬群眾
“目前項目正在積極的申報過程中,如果成功3年內將完成項目的研究。”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由西南醫院、大坪醫院、重醫附二院、重慶大學、中聯公司、公眾一卡通等9家單位共同負責,初期將在渝中區、沙坪壩區、綦江、永川、秀山、南川等六個區縣試點,針對不同的示范區將采用不同的區域醫療協調服務模式。
項目實施后將形成能覆蓋約500萬人口深度應用的數字化區域醫療前沿成果,中心醫院開展各種預約服務超過醫院總業務量的20%,醫療機構間開展雙向轉診超過醫療機構住院人次的10%,基層可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增加10%~15%,基層醫療機構醫療質量考核指標在原有基礎上獲得較大提升,可量化對比評估的人均單次和人均總診療費用降低1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