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分級診療文件,醫療器械賺錢在哪里?
9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0號,下稱70號文),在重大政策背景下,醫療器械市場將迎來怎樣的變化?
文件核心要點梳理
首先,在總體要求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分級診療為突破口;以全科醫生為重點。重點暢通慢性期、恢復期患者向下轉診渠道,逐步實現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之間的有序轉診。
完善治療—康復—長期護理服務鏈,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復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腫瘤患者等提供治療、康復、護理服務。
整合二級以上醫院現有的檢查檢驗、消毒供應中心等資源,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慢性病醫療機構開放。
探索設置獨立的區域醫學檢驗機構、病理診斷機構、醫學影像檢查機構、消毒供應機構和血液凈化機構,實現區域資源共享。
加強醫療質量控制,推進同級醫療機構間以及醫療機構與獨立檢查檢驗機構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鼓勵二、三級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遠程會診、遠程病理診斷、遠程影像診斷、遠程心電圖診斷等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的有效模式。
促進跨地域、跨機構就診信息共享。發展基于互聯網的醫療衛生服務,充分發揮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在分級診療中的作用。
推進醫保支付制度改革。按照分級診療工作要求,及時調整完善醫保政策,建立以按病種付費為主,按人頭付費、按服務單元付費等復合型付費方式,探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性病患者按人頭打包付費。
在降低藥品和醫用耗材費用、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價格的基礎上,提高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項目價格。
2015年,所有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和綜合醫改試點省份都要開展分級診療試點,鼓勵有條件的省(區、市)增加分級診療試點地區。
以高血壓、糖尿病、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為突破口,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工作,2015年重點做好高血壓、糖尿病分級診療試點工作。
分級診療對醫療器械市場的影響
推動分級診療是公立醫院改革的一部分,這一制度將使得醫療器械消費市場進一步擴大。
資深醫藥基金經理孟利寧表示,我國縣鄉兩級醫療機構的器械配置水平較低,設備較為陳舊老化。未來幾年,隨著分級診療制度的試點與推行,縣鄉兩級醫療機構將成為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發展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西部地區的器械設備也進入更新換代期。
中國醫療器械促進會聯席理事長韋紹鋒認為,分級診療帶來最大的變化將是城鄉醫療市場出現此消彼長,包括縣級在內的基層醫療市場將得到巨大放量,對醫療器械行業而言,將呈現如下新變化:
1、賺錢在基層。市場容易大了,賺錢空間更大;還不夠規范,賺錢機會多一些;
2、三大機遇點。大量的慢病患者轉移到基層,將拉動康復器械在基層大上量;遠程診斷將帶動影像設備及醫療軟件行業的發展;獨立的區域醫學檢驗機構、病理診斷機構、醫學影像檢查機構、消毒供應機構和血液凈化機構,藍海已現。
3、不利之處:耗材、設備等仍將不斷降價,基層也將不例外;醫保支付改革加速,高毛利時代將逝;基層市場分散,點多面大,市場經營成本與利潤難成正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