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監護宮腔鏡經宮頸子宮肌瘤切除術1
宮腔鏡經宮頸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包括經宮頸切除子宮內膜下肌瘤及經宮頸切除子宮壁間肌瘤。
無蒂子宮粘膜下肌瘤也稱內子宮壁間肌瘤,瘤體的1/2-2/3位于子宮肌壁,使瘤體外正常的子宮壁被擠壓得很薄,瘤體的1/3-1/2突入子宮腔。手術在超聲監護下先將瘤體切除至與子宮內壁平行。此時,術中超聲可以觀察到,由于環形電極的切割作于促使子宮收縮,當子宮肌壁的瘤體因子宮收縮而被擠入子宮腔后,瘤體外緣被擠壓的子宮壁可逐漸恢復,瘤體與子宮壁分界清晰,壁內瘤體逐漸向子宮腔內突入,提示術中可繼續切割及鉗夾瘤體。反復的切割及鉗夾作用,使瘤體 與正常肌壁逐漸分離,灌流液及汽化作用產生的氣體滲入瘤體與肌壁之間,在瘤體與肌壁間形成弧線強回聲,此證象提示瘤體可全部擠入宮腔,可靜脈注射縮宮素10U,促進子宮收縮,靜脈注射縮宮素后,超聲監護的重點是觀察殘存瘤體與子宮壁之間有無弧形強回聲帶,瘤體是否向宮腔移動以及被壓薄的子宮壁是否逐漸變厚,子宮肌壁內瘤體的擠出與被壓薄的子宮壁的恢復是隨手術進程逐漸完成的,因而超聲監護要不斷提示瘤體的切除范圍及子宮的恢復狀況,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如一次靜脈注射縮宮素后子宮收縮不明顯,可反復使用。作者在監護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使用縮宮素的量最多達30U。當瘤體全部切除后,聲像圖顯示瘤床部與周圍正常子宮壁基本平行或形成凹陷。如果反復使用縮宮素后,殘留在子宮壁內的瘤體仍未擠入子宮腔或未與子宮壁分離,則提示瘤體不能一次切除,需二次手術完成。壁間肌瘤全部切除后,宮腔通暢,切割面呈強回聲。
在初期的研究中,切除肌瘤的目的是為了使子宮腔通暢,徹底切除子宮內膜。近期的研究發現,患有子宮粘膜下肌瘤或內突壁間肌瘤者的子宮腔通常增大,宮壁薄。因此,切除肌瘤后再切除內膜極易引起子宮穿孔。從病理解剖學分析,子宮黏膜下肌瘤及內突壁間肌瘤使子宮內膜面積增大,是引起月經過多的原因之一。排除其他原因,單純切除瘤體即可有效地減少月經量,手術成功率幾乎100%。此外,子宮粘膜下肌瘤占女性不孕癥的5%,內突子宮壁間肌瘤可導致流產。應用宮腔鏡切除肌瘤可避免開腹手術,避免妊娠后瘢痕子宮破裂,因此,行宮腔鏡手術切除子宮肌瘤對需要保持生育功能的病人更為合適。

相關閱讀
- 宮腹腔鏡的優勢和原理2015-06-11
- 關于腹腔鏡手術用內窺鏡自動調控定位裝置等61個產品分類界定通知2014-12-02
- 宮腔鏡電切治療子宮縱隔的臨床護理與心理干預2013-11-25
- 宮腔鏡子宮內膜切除術-輸卵管絕育術后綜合征的預防2013-05-31
- 宮腔鏡子宮內膜切除術-輸卵管絕育術后綜合征的治療201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