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醫用設備成為醫院贏得競爭的必要條件
“天使”或“生意人”
“醫學裝備本身不是壞的,關鍵在于你的出發點是什么,如果你拿它當搖錢樹,當賺取利益、增加經費的方式,極端的甚至去搞開單提成,那它就容易走偏。”白知朋說。
據他介紹,大型醫用設備早已成為醫院吸引病人、贏得競爭的必要條件。“一家大型城市醫院成功地引進一套大型醫用設備,就如同在當地醫療市場占領了一塊技術高地并由此形成競爭優勢。”
他同時表示:“醫院沒有好設備就無法吸引患者從而陷入惡性循環的例子是非?,F實的問題,有的醫院一年獲得的財政經費甚至連垃圾處理費都交不起。”
白知朋亦不否認醫療器械能帶給個人的利益。“這方面的誘惑是有的,違法的賄賂、回扣且不論,目前來說,出國學習、參觀考察都是可以的。”
2008年,時任衛生部黨組書記的高強在《健康報》上發表署名文章《醫患攜手共建和諧》,文中披露:“現在,各級政府對醫院的投入平均只有醫院支出的7%左右,有些大醫院只占2%~3%,有的甚至要求醫院上繳部分收入。醫生的工資福利待遇、醫院的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基本上都靠醫療服務創收解決。”
高強認為,“這種體制實際上把醫患雙方推到經濟利益對立的地位。醫生增加收入,患者就會增加負擔;而減輕患者負擔,醫生就會減少收入。”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邱仁宗告訴本刊記者:“醫院要賺錢,賺錢就要擴大規模,擴大規模要有資金,資金靠貸款,還貸款就逼迫醫生進一步賺錢。這是資本本性所致,不是任何人能救治的。”
他認為,政府保障醫生獲得高收入的辦法是通過賣藥、賣檢查給病人,讓醫生收入與病人繳納的費用掛起鉤來。這樣,醫生在考慮救治病人時,就不得不同時考慮病人能繳納多少費用,因為這關系到醫生和醫院的收入。于是醫生就成為具有雙重角色的人,一方面,他是救死扶傷的天使;另一方面,他是賣藥、賣檢查的生意人。
“這雙重角色之間往往會發生利益沖突,結果是,少數醫生的天使角色可能戰勝了生意人的角色,但恐怕多數醫生是生意人角色戰勝了天使角色,患者的最佳利益讓位于醫院和醫生自己的經濟利益。”
面對這種體制機制性困境,衛生部部長陳竺在“2008年深化醫院管理年活動暨全國醫政工作會議”上強調,“我們一定要從堅持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這樣一個宗旨出發,來考慮醫療機構的發展,而不能把創收作為主要任務。”
陳竺提出,“希望將來大醫院的領導們在一起交談的時候,更多地談我們在惠民服務方面做了多少工作,在使用基本藥物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在降低人民群眾最關切的重大疾病的死亡率、致殘率,提高生存率、康復率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陳嘯宏亦在“2008年全國衛生系統基本建設和裝備管理工作會議”、“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等多個場合申明,“醫療機構要利用適宜醫學裝備為群眾提供適宜服務,不再單純依靠增加大型設備、提供昂貴檢查來吸引病人和發展醫院”,“大型醫用設備不應是醫療機構‘賺錢’的利器,醫院發展不能走高投入、高收入的規模擴張之路”。
“越來越不會看病”
白知朋說:“比利益更需要警惕的是,假如醫生過于追求高精尖的技術和裝備,忽視常規設備的使用和臨床基本功,這種依賴很可能會導致醫生臨床實踐水平下降。重設備、輕醫療的風氣是要不得的。”
他表示,現代醫學的發展,越來越依賴設備,人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少,儀器設備也越來越傻瓜,“醫生只要會按設備的按鈕,按錯了也不怕,返回重來就好,沒什么深奧的,結果臨床思維能力大大受限”。
白知朋回憶說,上世紀60年代我們衡量一個醫生高不高明,很重要的就是看他到底開多少化驗單能把病診斷出來,如果一個醫生常常開一個化驗單、檢一兩個項目就能給你確診,那我們都會說這醫生真厲害,因為他通過物理檢查就能夠診斷得八九不離十。現在的情況是,你到醫院,一堆的化驗待查單子,一個化驗單又往往包括幾十、上百個項目,你不做檢查醫生甚至會告訴你沒法給你看病,因為他都是根據機器設備的結果來診斷,沒他自己的什么東西。
說到這里,白知朋攤開雙手,顯得非常無奈:“于是你發現,設備越來越先進,醫生學歷越來越高,但是,似乎醫生越來越不會看病了,醫患關系也越來越差了。”□
《瞭望》文章:中國大型醫用設備管理政策脈絡
1985年,針對技術引進中的不必要重復和多頭管理等問題,原國家經委下發《關于控制重復引進、制止多頭對外的報告》(即90號文件),開始對大型醫用設備實施管理。
1995年,衛生部以第43號部長令的形式發布《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與應用管理暫行辦法》,決定對大型醫用設備實施“三證”管理,即《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證》《大型醫用設備應用質量合格證》和《大型醫用設備上崗人員技術合格證》。
2004年,衛生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頒布《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與使用管理辦法》,強調“配置大型醫用設備必須適合我國國情、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原則,充分兼顧技術的先進性、適宜性和可及性,實現區域衛生資源共享,不斷提高設備使用率”,明確對大型醫用設備的管理實行配置規劃和配置證制度。
2005年,衛生部頒布《全國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指導意見》,提出對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編制的5種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的指導意見,要求貫徹“發展衛生事業要從國情出發,合理配置資源,注意提高質量和效率”的指導思想,實現優化配置大型醫用設備,改善大型醫用設備布局,提高大型醫用設備使用效率和醫療服務水平,為人民健康提供技術保障。
2008年,衛生部發布《衛生部甲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審批工作制度(暫行)》,進一步規范甲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審批工作,明確審批程序和要求?!?/p>

上一篇:是真有效,還是促銷噱頭
下一篇:魚躍醫療:小器械做出大天地
相關閱讀
- 醫用設備,集采來了2024-01-22
- 國家衛健委:各地這類醫院,器械配備標準出爐(附目錄)2022-04-18
- 重磅:醫療器械GSP落地,18萬家企業大洗牌201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