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德資醫院將落戶上海
上海自貿區保稅片區臺北西路的一塊綠地旁,一片建筑已經打好地基、正在緊張施工。未來,中國大陸首家德資醫院上海阿特蒙醫院就坐落于此。
“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醫療市場,且增速極快。我們希望把更好的臨床服務、更先進的技術帶到中國來。”德國阿特蒙集團首席執行官克萊門斯日前在參加上海阿特蒙醫院與外高橋集團的定制房屋租賃簽約儀式時對記者表示。
作為德國知名的醫療品牌,阿特蒙集團是上海自貿區對外開放醫療服務業后,首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醫療機構。同時,上海阿特蒙醫院也是2014年《中德衛生合作行動計劃》背景下,雙方的試點合作項目之一。
據介紹,今年年底上海阿特蒙醫院將完成土建,進入裝修和設備安裝階段,2018年三季度有望投入運營。項目的設置許可為綜合性醫院,但業務以骨科為主。一期擁有200張床位,到二期建成時床位數將達到450張,接近中國三甲醫院500張的床位標準。
對于先進醫療設備和技術的引進和運用,也將是外資醫院的招牌。阿特蒙項目的中方協調人、上海外高橋醫療保健中心主任張嘉瑞表示,雖然上海阿特蒙醫院的一期床位數僅相當于中國的二級醫院,但醫院對于醫學影像中心的投入將達到1.6億元,其中包括一套國際最新的PET-MRI診斷系統。
“這一方面是利用了自貿區的保稅免稅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德國阿特蒙集團的經驗,通過國際直接采購大幅壓縮醫療設備和耗材成本,從而節省醫療費用。”張嘉瑞說。
在醫院的付費和支付方式上,克萊門斯表示,上海阿特蒙醫院開業后的目標之一就是納入中國的醫保系統。其中的關鍵,是阿特蒙在德國實施的單病種定額付費制度。
所謂單病種定額付費,是指針對特定的病種,醫院用“一口價”的方式收取固定費用。這會從根本上倒逼醫院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消耗,破除“以藥養醫”現象。
“以髖關節置換手術為例,實行單病種定額付費后,我們在德國的收費約8000歐元。而在中國,同類手術的收費大概在7萬元人民幣左右。兩者相差無幾,這是我們有信心納入中國醫保的直接原因。”克萊門斯告訴記者。
【來源:經濟參考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