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快速增長 國產醫療器械在國際市場表現不俗
生意社9月9日訊 隨著國際醫療器械市場規模迅速擴大,世界各國對醫療器械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我國作為新興工業化國家,在國際醫療器械市場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能夠起到這種重要作用的支撐點是國內醫療器械產值(以不變價計算)年均增長速度15%以上。據國家發改委的統計數據,2006年國內醫療器械產值已達到560余億元。按照醫療器械行業“十五”規劃,到2010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總產值將超過1000億元。我國已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后的第三大醫療器械市場,2006年進出口值達到500億元以上,并將在3~6年內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市場。可以預見,國內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潛力巨大,需求將持續增長,更多“中國制造”的醫療器械產品將走向國際市場。
產業布局合理產品種類齊全
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領域新技術、新產品不斷出現,而且進口與國產的新產品均大幅增長,境內企業的產品被國內醫療市場的接受度不斷增加。
國內基本建立了完善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體制,主要包括:境內外生產產品強制性注冊制度;生產企業或經營企業質量體系認證或考核制度;完善的標準化體系等。
在產業布局上,我國醫療器械工業布局和產業結構趨向合理:按經濟類型分析,2005年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總產值為246.8億元,占總產值的47.7%;股份制企業總產值為126.2億元,占總產值的24.4%;國有企業總產值為16.8億元,占總產值的3.2%;集體企業總產值為8.1億元,出現了多種所有制成分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從地域分布來看,我國醫療器械行業集中在東、南部沿海地區。市場占有率居前六位的省份占全國市場80%的份額,顯示了醫療器械行業較高的地域集中度。
在產品布局上,我國病人監護系列產品市場需求量大、機電一體化技術復雜性和加工難度相對而言不大、生產廠家較多。中檔產品在國內外市場已創建較好聲譽,2006年出口數量超過5萬臺。醫學影像設備品種多,生產隊伍也大。五大醫學影像設備品種中除核醫學成像設備PET、SPECT外,都有境內產品上市,多限于中檔產品,其中B型超聲成像儀器和X射線診斷系統的出口數量接近2.5萬臺,但B型超聲成像儀絕大部分是C、D檔次的。臨床實驗室設備不斷出現新產品,有兩分類和三分類血球計數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半自動生化分析儀,血凝分析儀,酶免疫分析儀,尿液分析儀等。
中、小型產品出口快速增長
2000年我國醫療器械出口額為16.4億美元;2006年出口額達到68.7億美元,增長了319%。2000年全國共有4307家企業經營的90種(類)醫療設備出口到185個國家和地區;2006年全國共有18157多家企業經營的98種(類)醫療設備出口到211個國家和地區。經營企業明顯增加,增加了322%。2000年出口商品排名前50位的企業的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45.3%;2006年為31.1%,集中度仍然較高,但比重下降。
從貿易方式上分析,2006年一般貿易方式占54.8%,進料加工貿易、來料加工裝配貿易方式占42.2%。與2000年相比,一般貿易額增長了370%,而加工貿易額增長了254%。
從出口企業性質構成上分析,外資和合資企業是國內醫療器械及設備出口的主力軍。在2006年出口額排名前20位的企業中,外資和合資企業就有15家。
從出口產品結構來看,常規設備、手術器械、按摩器具等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中小型產品具有價格優勢。其功能和可靠性與國外同類產品相當,所以我國中小型醫療器械在國際市場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和競爭能力。近年來,按摩器具在醫療器械行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是行業中出口金額最大的產品之一,2006年出口金額達到7.5億美元,所占比重達10.9%,且出口額每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出口前景非常廣闊。藥棉、紗布、繃帶類產品出口金額排在按摩器具之后,2006年達4.6億美元,所占比重達6.7%。其他針、導管、插管及類似產品2006年出口金額為3.3億美元。主要出口市場是日本、美國、德國、荷蘭和意大利,所占比重達62.2%,其中日本市場就占33.9%。血壓測量儀器及器具產品出口也占較大的比重,2006年出口金額為4.1億美元,所占比重達4.5%。主要出口市場是美國、日本、荷蘭、俄羅斯和德國,所占比重高達73.9%。與2000年相比,按摩器具,藥棉、紗布、繃帶類產品,其他針、導管、插管及類似品,血壓測量儀器及器具產品出口增幅均較大,2006年增幅分別為341%、100%、313%、310%。

相關閱讀
- 展會通知 | 上海國際醫療器械展覽會2023-03-16
- 國家藥監局3月共批準121個醫療器械產品(附名單)2021-04-28
- CFDA最新批準,100個醫療器械獲準上市2017-06-21
- 總局辦公廳關于醫療器械產品技術要求有關問題2016-03-02
- 跨國企業獨霸 醫療器械國產化再受關注201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