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影像設備市場需求下移
近日,由國家衛計委、中國醫院協會等機構共同主辦的第23屆中國國際醫用儀器設備展覽會暨技術交流會在京舉行。國產大型影像設備在會上展露鋒芒,出現了超清高速pet-ct、超導磁共振等諸多醫療設備,部分產品的科技水平達到世界同類設備最高水準。
會上,中華醫學會副會長、美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戴建平就我國大型影像設備市場的需求、困境及對策進行了闡述。
“市場對于影像設備的需求,分別是高質、高效、高覆蓋率、高性價比、高可及性。”戴建平介紹,“任何醫療設備首先應保證質量,其次要改善服務。”
據了解,我國有19712家醫院,其中三級醫院為1192家,二級和二級以下的醫院達18520家,占全國醫院總數的90%以上。二級和二級以下醫院承擔的診療人次達10億余次。可見,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在百姓生活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從醫院功能等級劃分情況可以看出,一級醫院的科室設置擁有x光機和b超影像設備,其x光室主要靠臨床醫生診斷;二級醫院擁有檢驗科和放射科,有少量的專業x光醫生;三級醫院則增加了核醫學科,擁有x光機、b超、生化,有專業的高端影像設備工作人員。
“從中國大型影像設備的市場需求考慮,除了醫院功能等級上的需求,還有人口的需求。”戴建平提到,我國東部地區人口比例約占全國人口94%,領土面積占43%,而西部人口僅占6%,領土面積占57%,由此可以看出新城鎮化、新醫院以及市場需求的方向。
此外,除了城鎮化和人口問題之外,大型影像設備市場還需適應醫療保健服務模式的改變,整個醫療和健康事業要前移;需適應醫療保健改革的需求,主要是資源的分布差異大,還有醫療服務需求增加。
“資源不足、配置不均、水平落后,使國人的健康夢深陷困境。”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張芬平指出,應切實解決基層醫院影像裝備不足、使用及維護水平落后、人才缺乏、診斷水平及應用能力低下的問題,才能真正實現“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鄉”的目標。
近期,美國科學院醫學研究所確定了100個優先的比較效益研究項目,其中很多項目都涉及成像技術,比如腫瘤成像中pet、mri、ct的比較效益研究,從這些成像技術的效益比較研究可找出優于治療疾病的設備和方法。
雖然對多個品牌產品的對比進而尋找適合自身治療方法的設備很重要,但是國外大型影像設備價格高,國內市場需要一批有競爭力的國產影像設備與之抗衡。
專家指出,國內對于大型影像醫療設備的需求日益增加,三甲醫院對于大型影像設備幾乎趨于飽和,除了個別設備需要更新之外,大部分的市場應該在二級醫院。

上一篇:我國基因檢測行業的核心與現狀
下一篇:醫械企業成長的兩大推動力
相關閱讀
- 高端醫療設備領域實現“中國創造”201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