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郭外傷36例
【關鍵詞】 耳郭 外傷 外耳損傷 治療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36例中男24例,女12例,8~60歲。均單耳損傷,受傷原因分別為交通事故12例,重物傷8例,爆炸傷1例,牙咬傷5例,銳器傷4例。受傷到入院時間40min~15h,2h內18例,2~6h 11例,7~15h 7例。全耳郭斷離連有皮瓣11耳,部分耳郭斷離8耳,部分耳郭離連有皮瓣10耳,撕裂傷7耳。
1.2 典型病例
例1,男,32歲,放炮炸傷右耳3h后入我院。右耳郭自耳根部斷離,僅耳屏前有2.5cm寬的皮瓣連接,創緣不整齊,外耳道口軟骨撕裂,傷口內大量泥沙污染。用肥皂水、3%雙氧水及生理鹽水徹底清洗,創面及外耳道嚴格消毒,修剪無活力撕裂組織,仔細止血,耳郭對位,小針細線或無損傷線間斷縫合軟骨膜逐層縫合軟組織皮膚,耳后放置引流導管,塑型固定,稍加壓包扎。靜脈點滴青霉素及慶大霉素。術后第1天耳郭腫脹,膚色紫紅,除去引流管,第3天膚色改善,第7天拆線。除耳下方3cm的創口延期愈合外,均I期愈合。術后3個月隨訪,耳郭無畸形,外耳道無狹窄,膚色良好。
例2,男,40歲,左耳郭被塌落井架砸傷6h后入我院。左耳郭自耳根部斷離,僅耳輪腳上方有2.0cm寬的皮膚連接,創縫不齊,污染嚴重,軟骨多處撕裂暴露。耳垂挫傷較重,呈紫紅色,且有不規則小處皮膚缺損。清洗消毒同例1。修剪部分暴露撕裂的軟骨,剪降無活性撕裂組織,保留軟骨膜,止血,耳郭復位,分層縫合。耳后放置負壓引流管,塑型固位包扎。靜脈點滴青霉素及慶大霉素。術后第1天耳郭膚色部位紫黑色,4d后膚色改善,僅耳垂有紫黑色痂,7d間斷拆線。耳前傷口愈合良好。耳后下方創口有少許滲液,用紅外線照射15d耳后垂痂脫落,膚色鮮紅。25d后耳郭外觀正常,外耳道無狹窄,耳垂留有瘢痕。1年隨診,耳郭形色,感覺良好,僅耳垂略皺縮變小。
2 結 果
36例療效滿意,除1例部分延期愈合外,均獲I期愈合。
3 討 論
耳郭為頭部突出部分①③,易受傷,其血管少而細小,對外來感染缺乏抵抗力,如軟骨膜發生炎癥,發展很快,早期軟骨膜下有漿液滲出。繼之化膿,軟骨壞死,愈合時瘢痕收縮,耳郭縮小畸形。因此,對耳郭外傷處理應慎重,注意要點總結如下。
3.1 撕裂傷 耳郭撕裂傷一般傷口不規則,軟骨破碎,傷后應及早行清創縫合術,早期封閉傷口,減少感染機會。對傷口的處理,應嚴格無菌操作,用3%雙氧水和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徹底清除異物和軟骨游離片再用慶大霉素沖洗傷口,然后用小針細線縫合皮膚及軟組織傷口。對一側軟骨膜損傷,最大缺損2cm×2cm,轉移皮瓣修剪、修復缺損創面, 而對側骨膜完整,則破碎軟骨無需清除,只要縫合皮膚和軟組織傷口即可。
3.2 離斷傷 耳郭離斷傷清創時除與撕裂傷相同以外,還應盡量保留組織。縫合時應先縫斷端,以爭取時間達到成活。軟骨斷端對位,皮膚及軟組織傷口縫合要整齊,縫合不宜穿過軟骨,術中局部及術后全身就用慶大霉素預防感染,有利于斷耳再植成功。
3.3 血腫 耳郭挫折傷后,血管破裂,血液淤積在軟骨和軟骨膜之間而形成血腫。由于耳郭皮下組織少,血液循環較差,血腫不易吸收,處理不當會造成:①繼發感染形成化膿性軟骨膜炎;②血腫機化收縮致畸形。因此,耳郭血腫必須在無菌條件下,用粗針頭抽吸,如血液凝固則應切開清除凝血塊,放置橡皮引流條,局部加壓包扎,24h拔出引流條,5d解除加壓繃帶。
3.4 包扎 耳郭借韌帶、肌肉、軟骨和皮膚附著于頭顱側面,前后凹凸不平。耳郭除耳垂為脂肪與結締組織構成而無軟骨外,其余均為軟骨組織,外覆軟骨膜和皮膚,耳郭前面的皮膚與軟骨膜粘連后面為緊,且皮下組織少,故外傷所致的出血不易吸收 而易形成血腫。在單純耳郭外傷中一般不需包扎,且易于傷口愈合,但如損傷呈剝脫狀(耳郭皮膚與軟骨脫離)或位于耳后溝損傷則需進行加壓包扎以防血腫形成。用擠干的75%乙醇棉球(具有一定彈性),易于塞入耳郭各個凹面及耳后溝,然后外覆干紗布加壓包扎,但不可包扎過緊,否則易致軟骨膜炎。于24~48h后解除,換藥時則可見耳郭內75%乙醇棉球呈耳郭各個腔形狀。在第1次換藥后,視情況可再進行加壓包扎(一般不再進行加壓包扎)。張顯英④認為,75%乙醇可使創面不感染,以增進創面愈合。沈微微[5]則主張,由于75%乙醇有擴張皮下血管的作用,擴張皮下動、靜脈,有利于深部組織供血及回流,因此,既有利于加快組織的合成代謝,又可抑制分解代謝的速度。75%乙醇對G-、G+細菌有良好的殺滅作用,同時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彈性,既能使耳郭保持好原有形狀、結構,又能防止壓迫過緊影響局部供血。
3.5 預防感染 由于耳郭血管細小,抵抗力低,極易感染,致病菌多為綠膿桿菌,一旦發生耳郭軟骨膜炎治療很困難,因此,在耳郭外傷的處理時必須嚴格無菌技術,術后選用有效抗生素,預防感染。我們體會到在耳郭外傷的治療中,最重要的是嚴格掌握無菌技術,防止感染。
【參考文獻】
[1] 田勇泉.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38.
[2] 蘇鴻熙,劉世恒.現代多發傷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3:166170.
[3] 孫長伏,王緒凱,李瑞武,等.頜面外傷性缺損的即刻組織瓣重建[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1997,26(2):9091.
[4] 張顯英.75%乙醇加壓包扎治療II燒傷的護理[J].實用護理雜志,1997,13(4):179.
[5] 沈微微.75%乙醇紗布外敷防治張力性水泡[J].齊魯護理雜志,2001,10(7):691.

相關閱讀
- 神經外科開展腦前循環動脈瘤顯微手術的臨床治療體會2013-12-05
- 內窺鏡臨床應用升溫 本土品牌難敵進口優勢2012-07-06
- 經中線切口治療頂部巨大硬膜外血腫臨床分析2011-09-30
- 多發傷死亡83例分析2011-09-30
- 隆凸性皮膚纖維肉瘤12例臨床治療分析2011-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