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健委:大批衛生院要升二級醫院!醫械配置成重點
發布時間:2018/9/28 10:31:48
“衛生院升級為二級醫院,相應的醫院人員、設備、收費、醫院建筑都能有一個比較大的提升空間。在規模和服務同步提升的同時,隨之而來的必定是“醫療器械”缺口的急速擴大。隨之而來的是需要更多、更高質量的檢查設備和醫用耗材來達到二級醫院的技術環境標準,這對醫療器械行業來說,無疑是一次極具潛力的利好。”
9月21日,國家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司發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局關于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指出要重點發展基層醫療,提升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服務水平,其中完善服務能力是重中之重。
同時發布《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標準(2018年版)》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標準(2018年版)》。

3.7萬個鄉鎮衛生院和3.5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崛起
一直以來,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要參照《醫療機構基本標準》進行設置,具體功能定位和服務能力標準沒有統一的藍本可供對照,隨著“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的進一步展開和落實,全國的衛生院建設將進一步規范,功能定位更加準確。
《通知》中公布的這兩類醫療機構的建設新標準,針對建筑及設備設施配置做出了詳細規劃。并且明確力爭使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能力達到基本標準,部分服務能力較強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推薦標準。
這意味著全國3.7萬鄉鎮衛生院和3.5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加快實現達標建設,醫療建筑與設備設施成了重中之重!
針對以上標準,《通知》明確在活動周期內,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組織轄區內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制訂具體的實施方案,并督促實施方案的落實。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按照實施方案要求,對照標準開展不少于6個月的自評自查,在查找問題的基礎上,針對薄弱環節進行專項整改提升。
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以活動為契機,建立持續改進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的長效機制,并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在床位設置、設備配備、特色科室建設、醫療技術準入、高級專業技術崗位占比、評優評先等方面對達到推薦標準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予以傾斜。
全國一大批鄉鎮衛生院要升二級醫院
《通知》中還提到,對于表現優異符合推薦標準的衛生院增設另外條款,可以說是加分項,也就是100條中另外的12條推薦條款,分別體現在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及業務管理能力上,具體明細如下:
服務方式
|
遠程醫療服務
|
服務內容和水平
|
婦產科醫療服務,眼、耳鼻喉醫療服務,口腔醫療服務,康復醫療服務
|
醫療質量管理
|
手術、麻醉授權管理,手術管理,患者麻醉前評估和討論制度,輸血管理,血液透析管理,康復管理
|
患者安全管理
|
手術安全核查制度
|
結合文件精神和這12條推薦條款綜合來看,衛生院在業務能力尤其是診療科目覆蓋范圍以及手術開展能力上做了重點強調,可以看到衛生院晉升二級醫院的前置條件初現輪廓。
除此之外,《通知》還明確:國家衛生健康委適時對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通報表揚。達到推薦標準的鄉鎮衛生院,符合相關條件的可參加二級醫院評審,進一步加強醫療質量管理。
為了搭上中央財政的便車,強化衛生院服務能力,把符合條件的鄉鎮衛生院升級為二級醫院成為一種新的改革路徑,各省在這方面也開始大力改革,比如:
江蘇省
江蘇省揚州市出臺了《關于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發展的意見》,要求到2020年,揚州市18家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中心衛生院)全部創成二甲醫院或達到二級醫院服務標準。
安徽省
安徽省在《安徽省“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也要求到2020年,全省三分之一衛生院達到或基本達到二級綜合醫院水平。
廣東省
廣東省在《廣東省“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的通知》明確,要將45所中心衛生院升級為縣級綜合醫院。
山東省
山東省在《山東省鄉鎮衛生院評價辦法(試行)》中規定對規模較大、醫療服務能力較弱、符合二級醫院基本標準的甲等鄉鎮衛生院,可申請二級醫院評審,評審合格參照二級甲等或乙等醫院管理。
衛生院升級為二級綜合性醫院,好處很多,尤其是對衛生院本身來說受益頗多:
升等級將會促使衛生院的規模擴大。如果衛生院升級為二級醫院,相應的醫院人員、設備、收費、醫院建筑都能有一個比較大的提升空間。在規模和服務同步提升的同時,隨之而來的必定是“醫療器械”缺口的急速擴大。
“脫胎換骨”后的衛生院,需要更多、更高質量的檢查設備和醫用耗材來達到“二級醫院”的技術環境標準,這對醫療器械行業來說,無疑是一次極具潛力的利好。
《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標準(2018年版)》重點解讀
內容設置
該標準包括基本條款和推薦條款:
將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必須做好的列為基本條款,適用于所有鄉鎮衛生院。
在基本條款基礎上,針對醫療服務能力較強的鄉鎮衛生院增設推薦條款,以“★”標注。
12個推薦條款
能力標準
|
評價要點
|
遠程醫療服務 ★
|
【C】
1.建立遠程醫療協作網絡。 2.配備遠程醫療的設施設備,能開展遠程醫療服務。 3.有專(兼)職人員負責遠程醫療服務。 |
【B】符合“C”,并
1.不斷完善和及時改進設施設備、信息技術。 2.通信網絡和診療裝置維護完好,常態化運行并有記錄。 |
|
【A】符合“B”,并
相關職能部門定期進行評價,有記錄,對存在的問題有改進措施及成效評價。 |
|
婦(產)科醫療服務 ★
|
【C】
1.能開展孕婦一般產前檢查。 2.能對婦科常見病、多發病進行識別和初步診治。 |
【B】符合“C”,并
1.能提供住院服務。 2.提供正常分娩服務。 |
|
【A】符合“ B”,并
1.能開展剖宮產手術。 2.有高級職稱醫師負責主持危重病人搶救工作。 3.定期進行住院病人醫療質量與手術質量分析,并持續改進。 |
|
眼、耳鼻咽喉醫療服務 ★
|
【C】
1.能對眼、耳鼻咽喉常見病進行識別和初步診治。 2.對眼、耳鼻咽喉診療工作有記錄。 |
【B】符合“C”,并
能夠治療8種及以上眼、耳鼻咽喉病種。 |
|
【A】符合“B”,并
定期進行眼、耳鼻咽喉醫療質量分析,并持續改進。 |
|
口腔醫療服務 ★
|
【C】
1.能對口腔科常見疾病進行識別和初步診治。 2.提供口腔預防適宜技術服務。 |
【B】符合“C”,并
能提供復雜牙拔除、正畸修復等服務。 |
|
【A】符合“B”,并
定期進行口腔醫療質量分析,并持續改進。 |
|
康復醫療服務 ★
|
【C】
1.從事康復治療的醫務人員接受過康復專業培訓。 2.從事康復治療的醫師對每個康復患者有明確診斷與功能評估并制訂康復治療計劃。 3.能開展紅外線治療,低頻脈沖電治療,中頻脈沖電治療,中醫藥治療,超短波治療,微波治療,超聲波治療、牽引等服務。 4.有針對康復病人預防二次傷害的預案。 |
【B】符合“C”,并
1.能開展關節松動訓練,引導式教育訓練,作業療法等服務。 2.康復治療計劃(含中醫藥服務)由康復醫師(中醫師)、護士、病人及家屬、授權委托人等共同落實。 |
|
【A】符合“B”,并
1.能開展認知知覺功能障礙訓練,運動療法等。 2.對轉入社區及家庭的患者提供轉診后連續的康復訓練指導。 3.科室對康復計劃落實情況有自查、評價,有改進措施。 |
|
手術、麻醉授權管理 ★
|
【C】
1.有對實施手術、麻醉等高風險操作衛生技術人員的授權管理制度。 2.有需要授權許可的高風險診療技術項目的目錄。 3.對實施手術、麻醉相關人員進行授權。 |
【B】符合“C”,并
1.相關人員能知曉本部門、本崗位的管理要求。 2.無違反相關規定的行為。 |
|
【A】符合“B”,并
1.職能部門履行監管職責,根據監管情況,定期更新授權項目。 2.有醫療技術項目操作人員的技能及資質數據庫,定期更新。 |
|
手術管理 ★
|
【C】
1.有手術分級管理、手術審批權限制度,制定本機構的手術分級目錄。 2.有患者病情評估制度,在術前完成病史、體格檢查、影像與實驗室資料等評估。 3.有術前討論制度,根據手術分級和患者病情,確定參加討論人員及內容。 4.有落實患者知情同意管理的相關制度與程序。 5.醫務人員熟悉手術后常見并發癥,對常見并發癥有預防措施。 6.對臨床科室手術醫師進行相關教育與培訓。 |
【B】符合“C”,并
患者及親屬、授權委托人對知情同意內容充分理解。 |
|
【A】符合“B”,并
職能部門對制度落實情況定期檢查,并有分析、反饋和整改措施。 |
|
患者麻醉前病情評估和討論制度 ★
|
【C】
1.有患者麻醉前病情評估制度,對高風險擇期手術、新開展手術或麻醉方法,進行麻醉前討論。 2.有麻醉前由麻醉醫師向患者、近親屬或授權委托人進行知情同意的相關制度。 3.向患者、近親屬或授權委托人說明所選的麻醉方案及術后鎮痛風險、益處和其他可供選擇的方案。 4.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并存放在病歷中。 |
【B】符合“C”,并
1.患者對知情同意內容充分理解。 2.評估與討論的病歷記錄完整性100%。 3.有全身麻醉后的復蘇管理措施,由麻醉醫師實施規范的全程監測。 |
|
【A】符合“B”,并
1.科室對變更麻醉方案的病例進行定期回顧、總結、分析。 2.職能部門履行監管職責,有監管檢查、反饋、改進措施。 |
|
輸血管理 ★
|
【C】
1.制定相關管理制度,有臨床輸血管理組織和職能管理部門,履行對全院臨床輸血監管指導工作職能并有活動記錄。 2.醫務人員掌握輸血適應癥相關規定,用血合理。 3.有輸血前的檢驗和核對制度,實施記錄及時、規范,且保存。 4.有輸血不良反應及其處理預案,記錄及時、規范。 5.相關人員知曉本崗位的履職要求。 |
【B】符合“C”,并
1.有組織全院開展輸血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制度的培訓并記錄。 2.相關科室和各臨床科室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共同落實輸血管理相關制度。 |
|
【A】符合“B”,并
1.合理用血相關評價指標(如輸血申請、用血適應癥合格率、成分輸血比例)均達到相關標準。 2.職能部門對輸血適應癥有嚴格管理規定,定期評價與分析用血趨勢。 |
|
血液透析管理 ★
|
【C】
1.符合《血液透析室基本標準》、《醫療機構血液透析室管理規范》、《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2010版)》等要求。 2.建立健全血液透析不良事件應急預案,并組織實施。 |
【B】符合“C”,并
職能部門對血液透析室進行監督管理。 |
|
【A】符合“B”,并
對血液透析工作開展定期評估并持續改進。 |
|
康復管理 ★
|
【C】
1.有規范的康復治療工作制度、診療規范與操作規程。 2.有康復科(室)管理制度和相關規定。 3.有康復醫學專業人員和專業設備。 4.有具備康復資質的治療師、護士及其他技術人員實施康復治療和訓練。 |
【B】符合“C”,并
1.對轉入社區及家庭的患者提供轉診后康復訓練指導,保障康復訓練的連續性。 2.科室對落實情況有自查、評價、分析、反饋、整改。 |
|
【A】符合“B”,并
職能部門履行監管職責,定期評價、分析、反饋,康復治療質量持續改進。 |
|
手術安全核查制度 ★
|
【C】
1.有圍手術期患者安全管理的相關規范與制度。 2.有手術部位識別標識相關制度與流程。 3.有手術安全核查與手術風險評估制度與流程,明確由手術醫師、麻醉醫師、護士三方共同核查。 4.擇期手術患者在完成各項術前檢查、病情和風險評估以及履行知情同意手續后方可下達手術醫囑。 |
【B】符合“C”,并
1.落實擇期手術術前準備制度,執行率≥90%。 2.手術核查、手術風險評估按制度執行。 |
|
【A】符合“B”,并
相關職能部門履行監管職責,有檢查、分析,持續改進有成效。 |
評價標準
本標準共設置4章100條,用于鄉鎮衛生院自我評價與改進,并作為對鄉鎮衛生院實地評價的依據。
該標準分為88條基本條款和12條推薦條款,采用ABCD四個檔次進行記分,A檔代表“優秀”,B檔代表“良好”,C檔代表“合格”,D檔代表“不合格”。
能力標準的性質結果
項目及檔次
|
A
|
B
|
C
|
D
|
結果表述
|
優秀
|
良好
|
合格
|
不合格
|
情況表述
|
有持續改進或成效良好
|
有監管
有結果 |
有制度
能有效執行 |
僅有制度或規章,未執行
|
能力結果
類 別
|
基本條款(88條)
|
推薦條款(12條)
|
||||
C檔
|
B檔
|
A檔
|
C檔
|
B檔
|
A檔
|
|
達到推薦標準
|
100%
|
≥60%
|
≥30%
|
≥90%
|
≥60%
|
≥30%
|
達到基本標準
|
≥95%
|
≥50%
|
≥20%
|
/
|
/
|
/
|
從上表來看,也就是說全國至少有95%的鄉鎮衛生院必須完成達標建設,否則將會被認定為不合格!
科室設置
能力標準
|
評價要點
|
臨床科室
|
【C】
1.設立全科醫療科、內(兒)科、外科、婦(產)科、中醫科。 2.設置輸液室、急診(搶救)室、腸道及發熱診室等。 |
【B】符合“C”,并
設立兒科、口腔科、康復科、中醫綜合服務區。 |
|
【A】 符合“B”,并
至少設立3個以下科室或1個特色科室:眼科、耳鼻咽喉科(可合并設立五官科)、重癥監護室、血液透析室、急診科、皮膚科、麻醉科、手術室(可合并設立)、體檢中心;特色科室有一定的醫療服務輻射能力。 |
|
醫技及其他科室
|
【C】
設置藥房、檢驗科、放射科、B超室、心電圖室(B超與心電圖室可合并設立)。 |
【B】符合“C”,并
1.增設消毒物品儲藏室(可依托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 2.中西藥房分設。 |
|
【A】符合“B”,并
1.增設消毒供應室。 2.增設醫學影像科。 |
|
公共衛生科或預防保健科
|
【C】
包含預防接種室、預防接種留觀室、兒童保健室、婦女保健室、健康教育室等。 |
【B】符合“C”,并
1.預防接種門診達到當地規范化門診建設標準。 2.設置聽力篩查、智力篩查室。 |
|
【A】符合“B”,并
1.增設心理咨詢室、健康小屋、預防保健特色科室等。 2.預防接種門診達到數字化門診建設標準。 |
|
計劃生育科
|
【C】
1.有開展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場所及相關設施。 2.有計劃生育科普知識宣傳資料架和藥具展示柜等。 |
【B】符合“C”,并
計劃生育咨詢室、手術室分開設置,布局合理。 |
|
【A】符合“B”,并
計劃生育科達到規范化設置。 |
|
職能科室
|
【C】
設院辦、黨辦、醫務、護理、財務、病案管理、信息、院感、醫保結算、后勤管理等專(兼)職崗位。 |
【B】符合“C”,并
至少設立3個以下職能科室:院辦、黨辦、醫務(質控)、護理、財務、病案管理、信息、院感、醫保結算、后勤管理等。 |
|
【A】符合“B”,并
獨立設立病案管理科、院感科。 |
設施設備
能力標準
|
評價要點
|
建筑面積
|
【C】
20張床位及以下,建筑面積達到300~1100平方米。 |
【B】符合“C”,并
21~99張床位,每增設1張床位,建筑面積至少增加50平方米。 |
|
【A】符合“B”,并
100張床位及以上,每增設1張床位,建筑面積至少增加55平方米。 |
|
床位設置
|
【C】
實際開放床位10-20張。 |
【B】符合“C”,并
實際開放床位21-99張。 |
|
【A】符合“B”并
實際開放床位100張及以上。 |
|
設備配置
|
【C】
參照《醫療機構基本標準(試行)》(衛醫發〔1994〕第30號)要求配備相關設備,配備必要的中醫藥服務設備。 |
【B】符合“C”,并
配備DR、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凝儀、十二導聯心電圖機、空氣消毒機、麻醉機、胃鏡、呼吸機以及與診療科目相匹配的其它設備。 |
|
【A】符合“B”,并
配備CT、急救型救護車、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等設備。 |
|
公共設施
|
【C】
1.衛生廁所布局合理。 2.無障礙設施符合相關標準要求。 3.門診診室、治療室、多人病房等區域為服務對象提供必要的私密性保護措施。 4.在需要警示的地方有明顯的警示標識。 |
【B】符合“C”,并
1.廁所達到無害化衛生廁所標準。 2.候診椅數量配備適宜,舒適度較好。 |
|
【A】符合“B”,并
配備使用自助查詢、自助掛號、自助打印化驗結果報告等設備,使用門診叫號系統。 |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標準(2018年版)》重點解讀
內容設置
該標準包括基本條款和推薦條款:
將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必須做好的列為基本條款,適用于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在基本條款基礎上,針對醫療服務能力較強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增設推薦條款,以“★”標注。
10個推薦條款
能力標準
|
評價要點
|
床位設置 ★
|
【C】
根據服務范圍和人口合理配置,至少設日間觀察床5張。 |
【B】符合“C”,并
1.實際開放床位20-50張(含)。 2.根據需要合理設置家庭病床。 |
|
【A】符合“B”,并
實際開放床位50張及以上。 |
|
住院服務 ★
|
【C】
1.能提供常見病、多發病的住院診療。 2.執行留觀、入院、出院、轉院制度,并有相應的服務流程。 |
【B】符合“C”,并
1.能為患者入院、出院、轉院提供指導和各種便民措施。 2.有部門負責協調雙向轉診,并有專(兼)職人員負責轉診和出院病人隨訪。 |
|
【A】符合“B”,并
1.能提供臨終關懷等服務。 2.職能部門對住院診療情況有分析評價,持續改進住院診療工作質量。 |
|
遠程醫療服務 ★
|
【C】
1.建立遠程醫療協作網絡。 2.配備遠程醫療的設施設備,能開展遠程醫療服務。 3.有專(兼)職人員負責遠程醫療服務。 |
【B】符合“C”,并
1.不斷完善和及時改進設施設備、信息技術。 2.通信網絡和診療裝置維護完好,能接受上級醫院提供的遠程醫療服務。 3.能開展遠程教學、遠程培訓等服務。 |
|
【A】符合“B”,并
相關職能部門定期進行評價,有記錄,對存在的問題有改進措施及成效評價。 |
|
出診服務 ★
|
【C】
1.制定有出診服務標準或規范。 |
【B】符合“C”,并
針對居民健康狀況和需求,提供不同類型的出診服務,有記錄。 |
|
【A】符合“B”,并
定期對出診服務情況進行總結分析,持續改進。 |
|
口腔醫療服務 ★
|
【C】
1.能對口腔科常見疾病進行識別和初步診治。 2.能提供口腔預防適宜技術服務。 3.對口腔服務工作有記錄。 |
【B】符合“C”,并
能提供復雜牙拔除術、正畸修復等技術服務。 |
|
【A】符合“B”,并
定期進行口腔醫療質量數據分析和持續改進。 |
|
康復醫療服務 ★
|
【C】
1.從事康復治療的醫務人員接受過康復專業培訓。 2.從事康復治療的醫師對每個康復患者有明確診斷與功能評估并制訂康復治療計劃。 3.能開展紅外線治療,低頻脈沖電治療,中頻脈沖電治療,中醫藥治療,超短波短波治療,微波治療,超聲波治療、牽引。 4.有針對康復病人預防二次傷害的預案。 |
【B】符合“C”,并
1.能開展關節松動訓練,引導式教育訓練,作業療法等服務。 2.康復治療計劃(含中醫藥服務)由康復醫師(中醫師)、治療師、護士、病人及家屬、授權委托人共同落實。 |
|
【A】符合“B”,并
1.能開展認知知覺功能障礙訓練,運動療法等。 2.對轉入社區及家庭的患者提供轉診后連續的康復訓練指導。 3.科室對康復計劃落實情況有自查、評價,有改進措施。 |
|
住院診療質量管理 ★
|
【C】
1.住院診療活動的醫療質量管理是在科主任領導下完成,實行分級管理。 2.對衛生技術人員有明確的崗位職責與技能要求。 |
【B】符合“C”,并
有院科兩級的診療質量監督管理,對存在問題及時反饋。 |
|
【A】符合“B”,并
持續改進住院診療質量,確保醫療質量與安全。 |
|
血液透析管理 ★
|
【C】
1.符合《血液透析室基本標準》、《醫療機構血液透析室管理規范》、《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2010版)》等要求。 2.建立健全血液透析不良事件應急預案,并組織實施。 |
【B】符合“C”,并
職能部門對血液透析室進行監督管理。 |
|
【A】符合“B”,并
對血液透析工作開展定期評估并持續改進。 |
|
科研管理 ★
|
【C】
建立科研課題管理制度。 |
【B】符合“C”,并
近3年至少承擔1項科研課題。 |
|
【A】符合“B”,并
注重課題研究結果產出和轉化。 |
|
培訓管理 ★
|
【C】
1.作為地市級培訓基地。 2.建立規范的培訓管理制度,有培訓計劃、大綱、總結等。 3.開展了相關培訓。 |
【B】符合“C”,并
1.作為省級培訓基地。 2.開展了相關培訓。 |
|
【A】符合“B”,并
1.作為國家級培訓基地。 2.開展了相關培訓。 |
評價標準
凡是達到B檔“良好”者,必須先達到C檔“合格”要求;凡是達到A檔“優秀”者,必須先達到B檔“良好”要求。
能力標準的性質結果
項目檔次
|
A
|
B
|
C
|
D
|
結果表述
|
優秀
|
良好
|
合格
|
不合格
|
情況表述
|
有持續改進或成效良好
|
有監管
有結果 |
有制度
能有效執行 |
有制度或規章,但未執行
|
能力結果
類別
|
基本條款(80條)
|
推薦條款(10條)
|
||||
C檔
|
B檔
|
A檔
|
C檔
|
B檔
|
A檔
|
|
達到推薦標準
|
100%
|
≥60%
|
≥30%
|
≥90%
|
≥60%
|
≥30%
|
達到基本標準
|
≥95%
|
≥50%
|
≥20%
|
/
|
/
|
/
|
科室設置
能力指標
|
評價要點
|
臨床科室
|
【C】
設置全科診室、中醫診室、康復治療室、搶救室、預檢分診室(臺)。 |
【B】符合“C”,并
設置口腔科、康復科、中醫綜合服務區。 |
|
【A】符合“B”,并
至少設立一個特色科室,有一定的醫療服務輻射能力。 |
|
醫技及其他科室
|
【C】
設置藥房、檢驗科、放射科、B超室、心電圖室(B超與心電圖室可合并設立)、健康信息管理室、消毒供應室(可依托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 |
【B】符合“C”,并
設置中藥房。 |
|
【A】 符合“B”,并
承擔教學任務的機構,配置操作實訓室。 |
|
公共衛生科或預防保健科
|
【C】
包含預防接種室、預防接種留觀室、兒童保健室、婦女保健(計劃生育指導)室、健康教育室等。 |
【B】符合“C”,并
1.設置聽力篩查、智力篩查室。 2.預防接種門診達到當地規范化門診建設標準。 |
|
【A】符合“B”,并
1.增設心理咨詢室、健康小屋,預防保健特色科室等。 2.預防接種門診達到數字化門診建設標準。 |
|
職能科室
|
【C】
設有院辦、黨辦、醫務、護理、財務、病案管理、信息、院感、醫保結算、后勤管理等專(兼)職崗位。 |
【B】符合“C”,并
至少設立3個以下職能科室:院辦、黨辦、醫務、護理、財務、病案管理、信息、院感、醫保結算、后勤管理等。 |
|
【A】符合“B”,并
獨立設立病案管理科、院感科。 |
設施設備
能力指標
|
評價要點
|
建筑面積
|
【C】
按服務人口數量業務用房面積達標:1400平方米/3—5萬人口、1700平方米/5—7萬人口、2000平方米/7—10萬人口。 |
【B】符合“C”,并
1.設有病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相關要求增加建筑面積。 2.1—50張床位,每增設1張床位,建筑面積至少增加25平方米。 |
|
【A】符合“B”,并
50張床位以上,每增設1張床位,建筑面積至少增加30平方米。 |
|
床位設置 ★
|
【C】
根據服務范圍和人口合理配置,至少設日間觀察床5張。 |
【B】符合“C”,并
1.實際開放床位20-50張(含)。 2.根據需要合理設置家庭病床。 |
|
【A】符合“B”,并
實際開放床位50張及以上。 |
|
設備配置
|
【C】
參照《關于印發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基本標準的通知》(衛醫發〔2006〕240號)要求配備相關設備,配備必要的中醫藥服務設備。 |
【B】符合“C”,并
1.配備與診療科目相匹配的其它設備。 2.DR、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凝儀、十二導聯心電圖機、心電監測儀、遠程心電監測。 3.配備一定數量基于信息化的便攜式出診設備和出診交通工具。 |
|
【A】符合“B”,并
空氣消毒機、呼吸機、動態心電監測儀、動態血壓監測儀等設備儀器。 |
|
公共設施
|
【C】
1.衛生廁所布局合理。 2.無障礙設施符合相關標準要求。 3.門診診室、治療室、多人病房等區域為服務對象提供必要的私密性保護措施。 4.在需要警示的地方有明顯的警示標識。 |
【B】符合“C”,并
1.廁所達到無害化衛生廁所標準。 2.候診椅數量配備適宜,舒適度較好。 3.有必要的采暖、制冷設備。 |
|
【A】符合“B”,并
配備使用自助查詢、自助掛號、自助打印化驗結果報告設備,使用門診叫號系統。 |
【來源:國家衛健委官網、筑醫臺資訊、醫療器械經銷商聯盟】

相關閱讀
- 14類耗材,最低價聯動2024-11-27
- 新一輪高值耗材集采或將啟動2024-03-12
- 二三類醫療器械實名制,再擴圍!2023-07-27
- 國家六部門發文,全國下半年帶量采購方向定了!2023-07-26
- 當國產器械玩起「高端局」20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