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孩童看病難:醫療資源缺乏 兒科醫生缺口近20萬
保護孩子安全、給孩子生長營造好環境,多抽時刻陪孩子,凡事親力親為,這是當前大多數家長的做法。但若是孩子生病了,恐怕許多家長也束手無策。
今日早上七點半的兒童醫院,掛號部隊已經連綿一公里長了。不少排隊的人都是從清晨就等在這里,家人輪番換班,為的是早點能掛上號。
患兒家族:咱們家親屬在外地,打電話來說幫助掛號,掛不上。
患兒家族:我第一回到這兒來掛號,我才知道這么難。
在給孩子排隊掛號的人群中,相當一部分是從外地趕來的家長,因為當地醫院看不了疑難病,需求掛專家號,但有的家長來北京半個多月了,還沒有掛上號。
外地患兒家族:在當地看了,想再確認一下,小孩手術慎重一些。
兒童治病難的緣由之一:醫療資源全體缺少。
在北京兒童醫院,70%的患者來自全國其他省市。過去十年,他們的門診量從120萬人次添加到265萬人次,患者翻了一倍還要多,但醫師仍是500多人。
兒童治病難的緣由之二:專家資源缺乏。
兒童醫院“治病難”,最難的是看專家、看專業科室。在大多數家長的心里,給孩子治病大意不得,去“專科醫院、找專家看”就成了大多數家長的首選。
家長:兒研所水平好,小孩一摸一看就能確診,有的不是專科的,去了今后,這兒也看,那兒也抽,又驗指血,又聽肺,聽了半響,最終確診不了。
溯源兒科醫師緊缺:招生少 留不住
相關數據顯現,當前中國兒科醫師缺口挨近20萬人,每3000個孩童才干具有一名兒科醫師。近幾年來,兒科醫師的添加更是處于停滯狀況。
因而,解決中國兒科醫療資源的缺乏疑問,底子還得從醫科大學的招生說起。
北京兒童醫院某科室醫師小李,2005年從首都醫科大學結業,同班的36名同學中,只需兩人挑選了兒科,來到兒童醫院剛入職每月只有700多的薪酬。轉正后薪酬漲到1400,作業到第三年,薪酬加獎金一切收入也不過3000多塊錢。而平常的工作,小李經常是白日忙完一整天后晚上還要到門診去值夜班,幾乎是連軸轉。
小李:掙點這些也就算是死薪酬,夜班再給個幾十塊錢加班費,為了啥呢?有時候想想也沮喪的。
正因如此,北京兒童醫院副院長張建說,看上的,招不進來,招進來,也留不住。
張建:兒科生源不是很樂觀,許多咱們看上的學生,現已招進來了,可是只需另外的成人醫院一發通知,就義無反顧離咱們而去。
中國兒科醫療資源的嚴重,就比如一條河流。下游沒水喝,是因為上流水源緊張所造成的。除了醫院招新醫師,招不進來,留不住人之外。在醫科大學的招生環節,就現已呈現了萎縮。
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陳曉紅:大學本科以前有一些醫科院校有非常好的兒科系,可是因為畢業沒有人愿意做兒科醫師,所以越來越萎縮,致使近來15年,每年畢業的兒科醫師全國只是300多人,所以你說兒科醫師能不嚴重嗎?

上一篇:藥品管理新政引發醫療物流風暴
下一篇:朝陽區將建三大高端中醫醫療區
相關閱讀
- 北京兒童醫院跨省組建醫療集團 共享醫療資源201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