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少腹逐瘀湯”治療慢性盆腔炎65例臨床觀察
【摘要】本文旨在觀察經本科改良后的“少腹逐瘀湯”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方法:通過設對照組對比,以臨床癥狀的改善、化驗及B超檢查等結果綜合評定。結果:治療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高出25.8個百分點,最后就“改良少腹逐瘀湯”的方劑組成功效和治療機理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 慢性盆腔炎 改良 少服逐瘀湯
慢性盆腔炎是婦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尤其在農村婦女中更為常見。我科自2007年以來用改良少腹逐瘀湯治療慢性盆腔炎65例病人,取得滿意療效,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資料
自2007年普查以后來我院就診的慢性盆腔炎病人全部列為觀察對象,共65例。年齡20歲~55歲,其中25歲~35歲組18例,36歲~45歲組32例,46歲~55歲組15例,臨床表現:腹痛36例,腰痛18例,下腹墜脹感17例,月經不調47例,經期低熱2例,化驗血象高10例,白帶增多42例,B超盆腔積液28例,盆腔包塊23例,子宮體增大12例。
1.2 方法
1.2.1方劑組成
當歸、川芎、熱地、三棱、莪術、桃仁、紅花、乳香、沒藥、甘草、干姜、紫石英(研末沖服)
1.2.2治療方法
對照組:按常規應用抗菌等。治療組:在上述用藥基礎上加服本院煎制的“改良少腹逐瘀湯”水煎劑,早晚各1劑。
1.2.3 觀察方法
治療前和治療后的每個月婦科檢查一次,癥狀體癥化驗血常規并B超檢查一次,三個月為一療程。
1.2.4 療效判定標準
按臨床癥狀好轉,化驗血象正常。B超探索盆腔:囊腫變小或盆腔積液吸收為有效。以臨床好轉不明顯,血象仍不正常,B超探查盆腔無變化為無效。
2 結果
3 討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衛生條件和習慣的改善,婦女疾病大量的減少,但慢性盆腔炎仍是婦科的多發病,同時也是臨床治療上頗為棘手的疾病之一。該病長期影響婦女的生活質量,因此,我們從2007年以來,將該病列為本科室的重點研究課題之一,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子宮附件及周圍組織的急性炎癥,未徹底治療或體質較差,病程遷延所致,癥狀隱匿,常不引起注意,尤其是農村婦女農忙時節便不當回事,導致病程延長,遷延不愈,給治療造成困難。
本組病例我們采取改良“少腹逐瘀湯”,該方原為傳統的治療婦女不孕癥湯劑,方內連翹、二花清熱解毒消炎,大量使用了活血破血化瘀藥物,如桃仁、紅花、三棱、莪術、乳香、沒藥等,改善盆腔內子宮附件的血液循環,清除炎癥組織,輔以其它止痛化徵藥物,并以紫石英研末沖服,起到溫暖子宮作用,從本組的治療效果來看,有效率達72%,明顯高于對照組25.8個百分點,但本組病例尚少,治療時間尚短,且無半年后的隨訪情況,是為不足之處。另外,中藥煎藥麻煩,還有許多病人不能堅持而被淘汰出觀察對象之外,但無論如何,該方法不失為治療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劑,可供目前參考,同時對不足之處,也請批評指導,以便改進。
【參考文獻】
[1]樂杰.實用婦產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2]曹磊.婦科良方大全[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相關閱讀
- 綜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觀察201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