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醫療設備國產、進口約一比九
目前,我國醫療設備市場呈現出內憂外患的局面。對外,高端醫療設備市場受制于發達國家,國產設備遭遇國外企業和技術的壟斷;對內,低端醫療設備市場良莠不齊,甚至出現惡意價格競爭。
專家指出,五部規章作為新版《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的配套政策出臺,進一步強化了醫療器械市場和醫療器械生產的監管力度。在法律監管日趨嚴密的今天,醫療器械行業的尷尬現狀有望破解。
在江蘇省徐州市一家二甲醫院的血液凈化科室內,30臺由日本制造的血液透析機不間斷地工作著。說起昂貴的進口設備,一位長期在該科室的常護士長告訴《中國聯合商報》記者:“進口的機器雖然價格稍貴,但功能齊全,配液、測量、報警等功能全部實現自動化。不但方便醫務人員使用,也能保障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據了解,由日本、德國生產的兩種品牌的血液透析機是當地醫院使用最多的品牌,每臺價格在13萬元左右。而與“高大上”的進口設備相比,價格在8萬元左右的國產設備則受到了“冷落”。
“國產設備價格上雖然便宜,但是在使用上和進口設備還是有差距。”該護士長說,“醫院曾經使用過由第三軍醫大學科研團隊研制的血液透析設備,但是機器的運行功率僅為進口設備的1/20,并且大部分功能都需要人工操作,參數也不準確。”
不僅徐州的醫院如此,在全國幾乎所有的醫院里,國產血透設備、CT、核磁共振等高端醫療設備的占比不及四分之一。國產高端醫療器械市場對外被發達國家壟斷的情況愈演愈烈,由于對國產設備的質量不信任,醫院考慮到病人的康復率不得不選擇GE、西門子、飛利浦、東芝等價格昂貴的進口品牌。
“在高端醫療設備領域,國產、進口設備之比大約是1:9。”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醫療器械監管司司長童敏表示。然而,一些國產醫療器械的技術水平未必落后于進口設備。沈陽軍區總醫院放射診斷科主任楊本強曾向媒體坦言,“進口比國產好”實際上是一種迷信。
據悉,目前沈陽軍區總醫院放射診斷科使用的CT設備來自東軟醫療系統有限公司,該公司在1997年就研發出了首臺國產CT,也陸續通過了歐洲CE認證、FDA認證,2003年,該公司首臺螺旋CT、核磁共振出口美國。
楊本強表示,一些大型醫院由于有科研和教學需求,才會采購高端進口設備。而在日常使用上,目前國產64排CT已經成為市場主流,臨床使用的效果、性價比、售后服務等都比較理想。

相關閱讀
- 6月1日起,大批醫療器械實名制2024-06-04
- 兩會代表發聲,支持國產高端醫療器械2024-03-08
- 國家醫保局:鼓勵新技術、器械進醫保2023-12-21
- 展會通知 | 2023第49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山東)博覽會2023-09-07
- 剛剛!國家開會:鼓勵創新醫療器械上市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