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放射治療技術的新發展
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在發展中國家,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位居第二。放射治療可以作為根治性方法,也可以作為早期宮頸癌手術的輔助治療。放射治療的主要方法是外照射和腔內照射。
目前大部分早期宮頸癌選擇手術治療,術后病理顯示有高危因素者如邊緣陽性,宮旁受累,淋巴結轉移等需要進行術后放療。宮頸癌術后放療主要治療亞臨床病灶,以外照射為主,照射劑量一般不會超過正常組織的耐受劑量。盆腔調強放療(IM-WPRT)能使小腸的受照射體積減少66%,直腸受照射體積減少64%,膀胱的受照射體積減少42,PTV體積相同,急性反應明顯減少。
由于卵巢功能對射線非常敏感,即使受到小劑量也會影響其功能,故對卵巢的功能保護主要是盡可能減少對卵巢的照射。目前婦科腫瘤醫生在手術時多數會對卵巢進行移位,如果卵巢懸吊的位置比較合適,應用調強放療技術可以在照射時完全避開,從而可能對卵巢功能有保護作用。
宮頸癌的根治性放療方法是外照射和腔內照射的合理組合。全盆腔照射是宮頸癌外照射放療的傳統射野。隨著近年來宮頸癌治療中放和增敏化療的結合已成為標準方法,腸道,膀胱和血液的并發癥的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增加。
芝加哥的Kochanski等首先報告了應用調強放療技術治療宮頸癌的結果。應用盆腔IMRT加腔內放療,部分病人接受同步順鉑化療。結果顯示,病人3年無病生存率(DFS)達72.7%,12例病人復發;未手術病人的3年DFS為67.8%,手術組病人為78.9%。IMRT的引入主要減少了胃腸道和血液的毒性反應,初步的研究結果顯示應用IMRT的腫瘤控制率與以往相似。
2012年在美國放射治療年會上,來自印度的報告顯示,應用調強放療技術治療43例2B-3B的宮頸癌病人,隨訪20月,7例病人復發,18個月的DFS僅為65.2%。來自法國的報告顯示應用螺旋斷層調強技術治療97例宮頸癌,隨訪12月,27例失敗,其中12例局部復發,療效較差。說明在宮頸癌的根治性治療中,應用調強放療技術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目前影像引導的外照射(IGRT)多應用是直接安裝在加速器上的錐形束CT實現。在加速器治療前,首先利用CBCT成像獲取確切照射區域內的腫瘤和正常組織的定位信息,將獲取的體積影像數據與相應的計劃CT資料及優化劑量分布結果進行對比。
采用自動配準模式與手動配準模式。圖像配準時由醫生和治療師根據患者解剖結構中的骨性標志和靶區位置進行配準。腔內放療是宮頸癌根治性放療的主要方法。用可用于CT/MRI的施源器,在施源器每次置入后進行斷層影像掃描,在三維影像上描繪靶體積和OAR的位置,以三維影像為基礎設計治療計劃,可進行靶體積和OAR的劑量優化,用體積直方圖(DVH)分析判斷,這就是影像引導的適應性近距離治療。雖然整個過程復雜費時,但能精確顯示靶區和OAR劑量,利用新的標準進行劑量評估。對于影像引導的腔內放療的研究目前的資料較少,只有一個基于GECESTRO推薦方法的系列研究:200例病人,前瞻性臨床研究,應用MRI為基礎勾畫靶區進行IGABT,3DEBRT加同步化療。最近發表了145例病人的結果(RADIA ONCOL83;148-155;2007):對于大部分是IIB和IIIB的病人,3年的局部控制率是85%。 對 于局限期病變( 在診斷時2 ~ 5 c m),局部控制率在95%以上。與1998~2000期間的病人比較,在應用IGABT的期間(2001~2003,局部控制率從64%增加到82%。這個局部控制率的優勢轉換為生存的好處是:總的存活率從28%增加到58%,專病存活率從40%增加到62%。
影像引導的適應性放療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以GEC-ESTRO報告為主的治療規范反映了腫瘤體積動態變化的過程,修正了許多傳統婦科近距離后裝治療的劑量學觀念。期待更多的宮頸癌適應性腔內近距離治療的研究,以進一步判斷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性,并進一步發展新的近距離治療劑量學體系。

相關閱讀
- 第二屆CSCCP會議 暨第十三屆全國子宮頸癌前病變及子宮頸癌熱點研討會火熱報名2016-03-25
- 宮頸錐切——預防宮頸癌的重要防線2015-12-01
- 新突破 光聲成像技術診斷宮頸癌2015-09-28
- 宮頸癌檢測指南及新建議2013-05-18
- 數碼電子陰道鏡對發現早期宮頸癌的價值201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