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改革 審視內部考核和外部評估
2月11日訊 拿什么應對這場"內部考核和外部評估相結合"的"期中考試"?目前試點城市的改革動力和改革信心均不足,中期評估恐不容樂觀
作為醫改難點、重點的公立醫院改革,正處重要的時間節點。
公立醫院改革"仍然停留在試點層面上或者說紙上談兵層面!"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任茂東說。2010年12月2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期間舉行聯組會議,就國務院的醫改工作報告進行專題詢問。
2011年是新一輪醫改前3年安排的完成之年。公立醫院占據絕大多數醫療資源,它的改革推進程度,決定新醫改成敗。
衛生部部長陳竺在應詢時說,16個國家聯系的試點城市,以及各省市確定的31個試點城市在重大體制機制改革探索上,"還是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已經產生了一些經驗。"
對于公立醫院改革的進展,各相關部門的表述并不一致樂觀。
就在2010年12月22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醫改工作報告中坦言,"雖有進展,但距離社會各界的期待尚有較大差距。"
目前,距2010年2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已有一年。公立醫院試點改革進展究竟如何?本刊記者走訪若干試點城市進行了調查。
基層不叫好
"我感覺公立醫院改革進展并不明顯,與醫改方案及配套文件設定的改革目標相比,差距明顯。"1月底,安徽省馬鞍山市公立醫院集團總院長何少鋒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欲言又止:"有時甚至感覺改革已經出現偏離,漸行漸遠。"
"改革的頂層設計還不夠,改革缺少其他方面的支撐,步子更不敢邁大。"何少鋒如此分析自己在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困惑。
"頂層設計"是什么?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在2010年第24期《求是》雜志中撰文說,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頂層設計即是《指導意見》中提出的"一個目標、三個領域、九項任務"。
馬曉偉認為,該頂層設計"形成了比較全面、系統、完整的公立醫院改革政策框架,既堅持了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和主導地位,也給各地留下了廣闊的探索空間。"
但在試點城市,感覺無所適從的并不鮮見。2010年4月,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城市工作會議在鎮江召開。會議通報的16個試點城市進展情況顯示,只有鎮江、蕪湖和鞍山3個城市啟動了試點工作,寶雞、七臺河、深圳等城市對改革資金需求進行了前期測算,研究落實試點補助經費和工作經費。
"有的地方,不管是院長還是政府部門,公立醫院改革是什么回事都不知道,因此對如何制定本地區的試點方案一頭霧水。"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在一篇博客透露,"開會的時候才知道,原來大部分試點城市的進度和我們差不多,大多沒有實質性進展,這讓我的壓力小了很多。"
衛生部隨后發布的信息也表明,試點城市的改革動力和改革信心均不容樂觀。有些地區、部門和醫務人員對推進此項改革還在畏難觀望。比如,擔心改革會明顯增加財政支出,擔心工作壓力太大、部門協調太難,醫務人員擔心醫學技術發展受影響和個人待遇降低等情況。

相關閱讀
- 衛健委通知,很多醫院檢驗、影像、病理科要完……201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