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宮頸良性病變臨床觀察
【摘要】目的:探討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宮頸良性病變的療效和價值。方法:應用宮腔鏡電切術對宮頸良性病變中重度糜爛、宮頸CIN(Ⅰ~Ⅱ)、宮頸炎性增生、宮頸管無蒂肌瘤及宮頸管息肉患者100例進行規范化治療,切除組織均送病檢,隨訪3~13個月,觀察和評價其療效。結果:平均手術時間18min,術中出血5~20ml,6.6%脫痂出血,經對癥治療止血,一次性治愈率達100%,隨訪1年后無復發。結論:治療宮頸良性病變首選宮腔鏡電切術,具有創傷小、痛苦小、并發癥少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宮腔鏡檢查 宮頸疾病 治療效果
我院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對100例宮頸良性病變患者進行宮腔鏡宮頸病變電切術(TCRC),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0例宮頸良性病變患者,術前均經宮頸刮片或液基細胞學及陰道鏡活檢,病理報告排除宮頸上皮內瘤變CINⅢ級及癌變的,并自愿接受宮腔鏡電切術,年齡25~35歲。中重度糜爛60例,宮頸CINⅠ~Ⅱ級10例,宮頸炎性增生8例,宮頸管無蒂肌瘤6例,宮頸管息肉16例。宮頸管無蒂肌瘤和宮頸管息肉先行宮腔鏡檢查。手術時間選擇月經干凈后3~7d,術前白帶常規排除陰道炎癥。
1.2 儀器 采用國產SHENDA生產的QD型接插式可旋轉持續灌流式宮腔電切鏡及配套電視成像系統。電切鏡型號:120宮腔鏡,外鞘直徑7.6mm,環行電極及滾球電極,高頻發生器,切割功率30~40W,電凝功率30~40W。
1.3 手術方法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窺器暴露宮頸,不需麻醉,對于中重度宮頸糜爛及有生育要求的,將宮腔電切鏡環形電極置于頸管內,由3點或9點入開始順時針或逆時針由里向外切割宮頸糜爛面,切割范圍超過糜爛面2~3cm,切割深度10~15cm,切割面由里向外呈矮錐狀或蘑菇狀錐形切除①。用球形電極對滲血部位電凝止血;對于宮頸管無蒂肌瘤及宮頸管息肉者,用鼠齒鉗鉗夾宮頸肌瘤或息肉,使其保持張力,電切環從基底部位依次完整切除;對于宮頸管炎性增生及宮頸CINⅠ~Ⅱ級者,用單極電切環以宮頸外口為中心,自內向外切割增生組織,切除的組織深度及范圍據病灶大小確定,切割面呈桶狀,對出血點采用球形電極止血。切除組織均送病理檢查。術后常規抗生素3d,禁盆浴、陰道沖洗及禁性生活2個月。
1.4 術后隨訪 術后1、2、4及8周常規檢查及術后3、6、9、13個月追蹤隨訪檢查,觀察宮頸創面愈合、出血及復發情況。
1.5 療效判斷標準 慢性宮頸炎及頸管內病變的,術后8周做療效判定:治愈,宮頸光滑,糜爛面消失宮頸恢復正常大小,頸管內光滑無腫物;有效,宮頸糜爛面較治療前減小,深度變淺,頸管內贅生物殘留,但不超過原來的1/3;3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②。宮頸CIN及炎性增生者,術后半年無CIN病變及炎性增生為治愈;術后1年內有CIN病變及炎性增生為病變殘留;術后無CIN病變及炎性增生,1年后CIN及炎性增生出現為病變復發③。
2 結果
2.1 術中情況 手術均在門診進行,時間5~30min,平均18min;出血5~20ml,平均11.5ml,創面較大的用碘伏紗布填塞壓迫12h取出。極少數患者訴陰道輕微灼熱感。
2.2 術后情況 術后1周有不同程度陰道排液,持續10d左右,不需特殊處理。小數患者出現少量陰道出血(每日用衛生巾1~2片),酌情給予止血藥物。病理回報:慢性宮頸炎伴乳突型糜爛60例,宮頸CINⅠ級6例,Ⅱ級4例,宮頸炎性增生8例,宮頸管無蒂肌瘤6例,宮頸管息肉16例。無感染及宮頸管粘連并發癥發生。
2.3 治療效果 對100例患者術后1周至術后13個月進行隨訪,無1例失訪。術后2個月,中重度糜爛60例中治愈59例(98.33%),有效1例(0.67%),其余40例全部治愈,1次性治療有效率100%。術后13個月液基細胞學檢查未發現復發的。
3 討論
3.1 宮腔鏡電切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宮腔鏡手術是當今微創外科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宮腔鏡技術的日臻完善和進步,宮腔鏡電切在診斷和治療子宮疾病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宮腔鏡電切術是利用環狀電極的電切功能對宮頸上皮移行帶及周圍和宮頸管內病變組織進行切除,然后再用環狀電極電凝止血,并將創面熨平整。吳玉英等④報道宮腔鏡宮頸電切對宮頸糜爛一次性治愈率達97.9%。本組經術后1周至1年1個月的隨訪,無1例復發,1次治愈率達到100%。宮腔鏡電切術作為一種微創手術,其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降低了傳統手術的需求⑤。與傳統的治療方法相比,宮腔鏡電切環形電極可深入宮頸管,在強冷光的照明下,可檢視切除位于宮頸管內的病變,且術中用5%葡萄糖液沖洗,使得手術視野清晰、出血點明確、止血及時徹底,不至于切除過多正常組織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傷。我們選擇月經后3~7 d手術,術中創面電凝止血、創面噴灑云南白藥,并用碘仿紗條填塞壓迫,12 h后取出。以上措施有效地防止了術中、術后出血以及宮頸粘連。對難治性宮頸良性病變的治療宮頸乳突型糜爛是由于炎癥因素刺激過久,炎癥侵犯較深,間質增生明顯所致,物理治療一次性治愈率偏低。而本組中一次性治愈率達100%,還可以使宮頸恢復正常大小,宮頸整形效果顯著。申愛榮等⑥利用宮腔鏡宮頸錐形電切術治療宮頸糜爛251例觀察發現,宮腔鏡電切組在一次治愈率、有效率分別為98%、100%,與本組效果相似。
3.2 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宮頸良性病變應注意的問題 手術中應充分切除病灶,切除重度宮頸糜爛病灶在陰道鏡及碘染色指導下進行,但切除組織不宜過深、過廣,尤其宮頸3點至9點處切除過深容易出血,切除宮頸管內病灶應基底確切、層次清楚、創面平整。移動環形電極切除組織時不能過快,以免止血不充分而出血。脫痂出血是宮腔鏡電切術的主要并發癥⑦,術中局部電凝產生片狀焦痂,術后組織壞死脫落易引起出血,術中創面電凝止血應適可而止,電凝時間不宜過長,可用碘伏伏紗布壓迫12h取出,電凝功率以30~40W為宜。可見宮腔鏡宮頸電切術是治療宮頸良性病變的有效方法,它具有創傷小、痛苦小、并發癥少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⑧。
【參考文獻】
1 夏恩蘭主編.宮腔鏡學及圖譜.第1版.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79280.
2 傅杰科,鐘玲.宮腔鏡電切宮頸治療慢性宮頸炎的臨床研究.實用婦產科雜志,2001,17:211212.
3 樊慶泊,沈鏗.子宮頸環形電切術在宮頸上皮內瘤變治療中的價值.中華婦產科雜志,2001,36:271274.
4 吳玉英,黃立冬,馬剛,等.宮腔鏡宮頸電切術治療宮頸良性病變98例分析.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7,24:628.
5 黃伏蓮,胡漢蘋.宮腔鏡電切術治療慢性宮頸炎療效觀察.醫學臨床研究,2006,23:11121113.
6 申愛榮,楊淑玲,封全靈,等.宮腔鏡宮頸錐形電切術治療宮頸糜爛251例.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4,7:927928.
7 李秀珍,夏恩蘭.宮腔鏡宮頸錐切電切治療宮頸良性病變的療效觀察.中國內鏡雜志,2006,12:416420.
8 張云湘,朱寶中,許建萍.宮腔鏡電切治療宮頸良性病變372例臨床觀察.河北醫藥,2008,11:1748.

相關閱讀
- 學術會議 | 江蘇省第十六次宮頸疾病學術研討會2021-10-09
- 宮腔鏡檢查或手術與感染2013-05-17
- 宮腔鏡檢查子宮內膜癌分期2013-01-17
- 子宮內膜癌的宮腔鏡檢查2013-01-17
- 宮腔鏡檢查發現的不孕因素32013-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