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108例體會
【關鍵詞】 宮腔鏡電切術 子宮內膜息肉
子宮內膜息肉是異常子宮出血和不育癥的常見原因,通常的治療方法是盲目的刮宮術,但常遇到無法去除干凈的問題,宮腔鏡手術是能夠看清息肉蒂,從其根部切除的方法,并能對宮內占位性病變進行鑒別診斷①,所以宮腔鏡直視下切除術(TCRP)是一種療效可靠、安全、簡便的治療手段。作者在301醫院進修期間采用宮腔鏡直視下切除術(TCRP)治療子宮息肉108例,現將治療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在301醫院行宮腔鏡檢查并經術后病理確診為子宮內膜息肉者108例,患者年齡26~65歲,絕經后20例,生育年齡88例;單發息肉40例,多發68例;宮腔鏡診斷子宮內膜息肉以《婦科內鏡學》提出標準為據。
1.2 手術方法
術前常規檢查與準備,并予術前3小時陰道后穹米索前列醇片400μ以軟化宮頸或海藻棒術前30分鐘擴宮,單發息肉切除根蒂后完整取出;多發息肉且需要保留生育功能者,同時行淺層內膜切除,即切除內膜功能層;無生育要求者,行息肉切除同時行內膜切除,即切除內膜淺肌層;絕經后患者,行內膜切除同時可行內膜剝出,即用滾球電極電凝破壞內膜功能層和基底層。
1.3 隨訪
手術后第1、3、6、12、18個月隨訪,以后每年1次門診復查,了解月經情況及陰道流血情況,必要時行超聲波宮腔鏡復查。
2 結果
108例患者手術時間平均為10~45分鐘,平均25分鐘,出血量5~80mL,平均40mL,住院1~3天,術后隨訪1~18個月,患者滿意率100%。月經量明顯減少75例,占69.5%;20例絕經后患者術后無異常出血;原8例痛經患者中5例癥狀消失,3例緩解。術后無1例感染、大出血、子宮穿孔、宮腔粘連、周圍臟器損傷、過度水化綜合征等并發癥。
3 討論
子宮內膜息肉是常見的宮腔病變之一,常表現為月經量過多、月經周期不規律、經前或經后少量陰道流血、不孕、絕經后少量點滴流血等。婦科檢查往往無異常發現,只有超聲協助診斷,易誤診為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臨床上子宮內膜息肉以單發為主,據報道單發息肉在絕經前婦女中占85%,絕經后婦女占74%;息肉的平均直徑約0.5~2cm,上述特點使息肉更適合宮腔鏡下切除②。隨著宮腔鏡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宮腔鏡直視下將息肉自根蒂部完整切除而不影響其余正常子宮內膜,可預防其持續存在及復發。
目前宮腔鏡下息肉摘除的手術方式有兩種:宮腔鏡定位后摘除息肉或宮腔鏡直視下切除息肉術(TCRP)③。前一種術式易使組織破碎不利于組織學檢查,且不能去除息肉的基底部而復發率高,故目前TCRP的應用更普遍。TCRP具有不開腹、定位準確、手術范圍局限、創傷小、手術時間短、出血少,患者耐受性好、不影響卵巢功能、保留生育能力和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尤其能切除位于子宮內膜基底層的息肉根部,明顯降低復發率,再次手術可能性小,其優越性是其它手術方式所不能代替的,是治療子宮內膜息肉較為理想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夏恩蘭.婦科內鏡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588.
[2]馮力民,王稚暉,王偉娟,等. 米索前列醇用于宮腔鏡檢查和手術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2,18(11): 686.
[3]Bettoccfhi S,Ceci O,Di Venere R,et al.Advanced operative office hysteroscopy without anaesthesis:analysis of 501 cases treated with a 5 Fr.bipolar electrode[J].Hum Reprod,2002,17(9):2435-2438.

相關閱讀
- 宮腔鏡下的子宮內膜息肉2013-01-08
- 宮腔鏡檢查的異常所見之子宮內膜息肉2012-12-31
- 腔鏡電切術診治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應用2011-10-13
- 宮腔鏡診斷及治療子宮內膜息肉臨床分析2011-09-28
- 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療效201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