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腔鏡子宮內膜切除術與去除術術中情況處理2
發布時間:2013/1/21 13:57:43
1. 切割不充分:被切割的組織未離斷,組織塊似大息肉漂浮在宮腔內,最常見的原因為切割環尚未退回鞘內即停止通電。若非因此,則應檢查是否環形電極斷裂或變形;變形的切割環在切割終止時不能回到鞘內,可用手指將環輕輕向內推,使其能退回腔內為止。此外,切割電流強度過低亦能切割不充分,增加電流功率即可解決。
2. 子宮內膜和宮腔觀察不清:除上述宮腔膨脹不良及宮腔內碎屑、血液清除過慢等因素,切割下的碎片,子宮前壁的氣泡和突向宮腔的肌瘤等均妨礙視線。在未學會將組織碎片推向和聚集于宮低之前,組織碎屑的干擾十分麻煩,可與再次切割前將組織碎片排出或改為下移鏡體切除全長組織條,并妨礙視線,只有全部或部分切除肌瘤才能解決。
3. 灌流液吸收過快:原因有膨宮壓力過高和子宮穿孔,發現后應立即停止手術,檢查有無子宮穿孔,除外后手術才可繼續進行。宮頸撕裂及不全子宮穿孔亦增加灌流液的回吸收,應盡快結束手術。此外,還應注意灌流液有無泄漏,如有泄漏,灌流液并未全部灌流注入宮腔內。
4. 術中出血:膨宮壓力低、切割時電凝電流強度不足、切割過深及子宮肌瘤等均可引起出血,并妨礙手術操作。可增加膨宮壓力,增加混合電流中電凝的強度,電凝出血的血管;子宮肌肉的血管層位于粘膜下5-6mm,有較多血管穿行其間,切割深度用掌握在血管層之上,如為肌瘤出血,可圍繞假包膜電凝血管。
5. 術后出血:常見的原因有切割過深,感染和組織碎屑殘留宮腔。可于宮腔內放置球囊導尿管壓迫止血,給予抗生素,排空宮腔殘留物,同時用宮縮劑、止血劑等。放置球囊導尿管4-6h應取出,有因放置時間過長導致子宮肌壁壞死者。

下一篇:陰道鏡下的陰道腺病2
相關閱讀
- 宮腹腔鏡的優勢和原理2015-06-11
- 關于腹腔鏡手術用內窺鏡自動調控定位裝置等61個產品分類界定通知2014-12-02
- 宮腔鏡電切治療子宮縱隔的臨床護理與心理干預2013-11-25
- 宮腔鏡子宮內膜切除術-輸卵管絕育術后綜合征的預防2013-05-31
- 宮腔鏡子宮內膜切除術-輸卵管絕育術后綜合征的治療201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