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腔鏡手術中使用的低黏度液和電解質
在臨床上,采用非腸胃道途徑補充液體(如靜脈補液)時,必須使血漿的滲透壓維持在280-300mmol/L。大多數經靜脈注射的液體內含有維持血漿滲透壓的物質。對于電解質液體來講,電解質離子是維持滲透壓的主要物質,而非電解質液體中,如甘氨酸、山梨醇、甘露醇等,這些物質在血管內很快被機體代謝,因而使血漿的總體滲透壓水平下降,出現體液超負荷現象。
電解質液體如乳酸林格液,生理鹽水、5%葡萄糖鹽水,鈉、氯和碳酸氫離子可以維持血漿的總體滲透壓水平,在一定限度內即使過量的液體吸收,病人也不可能出現肺水腫和低鈉血癥,但是非電解質液體如1.5%的甘氨酸、3%的甘露醇,由于缺乏電解質成分,不能維持血漿的總體滲透壓水平,所以,液體在微循環內積累的早期即可誘發肺水腫和低鈉血癥。
1.5%甘露醇液是一種非電解質膨宮介質,由于其無菌、不致熱和具有較低的滲透性,被廣泛應用于前列腺電切術中。這種液體的滲透壓濃度為200mmol/L,其降解產物中氨和草酸鹽除引起精神紊亂外,草酸鹽還可以結晶的形成腎臟內沉積。
3%山梨醇也是一種非電解質膨宮介質,不具導電性,滲透壓濃度為165mmol/L,其還原產物葡萄糖,在體內代謝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經過腎臟排泄。
5%甘露醇是滲透壓濃度為270mmol/L的性液體,具有利尿作用,有助于排除體內吸收過多的液體。6%-10%被吸收入人體內的甘露醇參與代謝,未經代謝的部分由腎臟排泄,雖然甘露醇在血漿中的半衰期僅為15min,但作為一種滲透性物質,使用時仍有增加血漿容量的可能。
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宮腔鏡操作中通常使用高粘度液體作為膨宮液體作為膨宮介質,例如32%右旋糖酐或Hyskon液,與低粘度液體相比,這種液體粘稠,在宮腔內流動性差,在沒有連續灌流設備時,不能產生清晰的手術視野,因而目前在臨床已經較少使用。然而,正是由于其較高的粘稠度,用作宮腔灌流時回流較少,只需較少的膨宮液體即可完成手術操作,所以仍可選擇作為特殊的膨宮介質。但必須注意高粘度液體較強的滲透特性,實施較長時間的宮腔內操作時,宮腔灌流回流量的減少意味著機體吸收量的增加,這種高粘度液體進入血循環后,通過增加血漿滲透壓而誘發肺水腫,當體內吸收量超過500ml時,還可能引起凝血功能障礙,導致大出血,此時,大約有10倍與被吸收的右旋糖酐量通過滲透性吸收滯留在毛細血管內。需要指出的是,右旋糖酐的相對分子質量較大(>70000),不能通過腎臟濾過,而且在血液循環中的半衰期長達6-7個月,一旦出現體液超負荷,應用利尿劑無效時,只能采取血漿透析法治療。

相關閱讀
- 宮腔鏡術后妊娠的診斷和處理2013-05-30
- 宮腔鏡術后妊娠的危險性2013-05-30
- 宮腔鏡手術并發癥宮腔粘連的治療2013-05-29
- 宮腔鏡手術靜脈空氣栓塞的防治2013-05-24
- 宮腔鏡手術靜脈空氣栓塞的診斷與監護201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