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省投資11億,新建6000個衛生站
近年來,我們大多看到的是村衛生室減少的消息,從各方數據來看,村衛生室逐年減少也是普遍現象。但最近廣東省有了新消息,2019年將投資11億,新建6000個村衛生站!
廣東省將新建6000個村衛生站,2019年年底前基本完工
據健康報報道,近日,廣東省衛生健康工作會議在廣州市召開。
會議強調,2019年是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三年攻堅戰的最后一年,也是要見成效的一年。2019年年底前,升級建設的47家中心衛生院絕大部分要完工并投入使用;加快推進191家縣級醫院升級建設項目;安排11億元建設6000個村衛生站,并力爭基本完工。
早在2017年廣東省就已經開始這個三年計劃,當時廣東省計劃在粵東西北地區新建10000個公建規范化村衛生站,按每村20萬元的建設標準,2017-2019年各級財政共需增加安排20億元,省財政約按總額的80%對粵東西北地區分類分檔補助16億元。
通過村衛生站規范化建設,大大彌補基層衛生健康保障網的空白村和空白點,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保障農村居民獲得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服務。
其實所謂村衛生室正在減少,并不是指村衛生室正在消亡,而是在對村衛生室進行更加科學地規劃,通過規范化建設使村衛生室更加方便于民,以公建村衛生室替代村醫個人住宅改建的村衛生室,使村衛生室更加正規,更好管理。
落實“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績效管理”政策
會議還強調,要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績效管理”的政策。落實醫療衛生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部署,重點提高腫瘤、心腦血管、感染性疾病等診療能力,力爭90%的疾病在縣域內解決。
“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績效管理”的政策是廣東省首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在這項政策要走向全國了。
2018年年底,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司在廣州市召開全國基層衛生綜合改革現場會,會議公布推廣廣東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績效管理”等改革經驗。國家衛生健康委馬曉偉主任也表示,廣東的做法調動了基層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應當予以肯定,向全國推廣經驗。
通過這項改革,基層醫療機構的管理將更加類似于縣級公立醫院,管理更加靈活,擁有的自主性更大,拋棄“死工資”和“大鍋飯”,在提高收入和工資水平上被給予更大的空間,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也能得到提高。
如廣州市花都區在實行,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管理后,實施村醫入編、縣鎮一體化、柔性引才等政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年平均工資從2010年的6.1萬元增長到2017年的23.5萬元。
加強培養6類醫學人才
此外,要為基層培訓全科醫生5580名、產科醫生(助產士)1000名、兒科醫生360名、訂單定向醫學生1400名,為47家中心衛生院招聘首席專家100名。
以上6類都屬于目前基層緊缺的醫學人才,不僅在廣東省,全國也是如此,這幾類人才擁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大力推廣遠程醫療,延伸到1145家鄉鎮衛生院
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年底前將遠程醫療服務延伸到1145家鄉鎮衛生院,為2277個貧困村衛生站配置遠程醫療智能健康監測設備包。
在互聯網+醫療的不斷發展下,遠程醫療將逐步成為基層醫療機構一種重要的診療模式,隨著這種模式的不斷成熟,大量的醫療資源將被節省,老百姓在門口看專家門診成為家常便飯。
可以看出來,基層醫療體系在結構、人才、管理等方面都在走向更加規范化、優質化的道路,要求和待遇也會隨之提升,大家務必加快腳步跟上整體節奏,才能更快地抓住新的機遇。
【來源:賽柏藍-基層醫師公社】

相關閱讀
- Perficient:2016年互聯網醫療指南十大必讀趨勢2016-08-03
- 報告稱遠程醫療護理系統將持續火爆,市場前景良好2016-04-22
- 可穿戴醫療將在2016年呈爆發式增長2016-02-19
- 阿里云“鋪路”醫療技術革新 大數據或改變醫療生態2016-01-21
- “互聯網+醫療”破解中國西部群眾就醫難題201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