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首家公立苗醫醫院深受歡迎
在黨和國家大力扶持民族醫藥發展政策的指引下,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苗族、侗族結束了苗族侗族醫藥無文字記載的歷史,該州民族醫藥研究所20多年研發民族醫藥已取得碩果,并成立黔東南州民族醫藥研究所附屬苗醫醫院,使貴州省有了首家公立的非營利性的苗醫醫院。
為發掘、總結、提高黔東南民族醫藥的理論研究、臨床研究及成果的推廣與轉化,保護、繼承、創新和發揚黔東南民族醫藥,使之與現代醫學結合,營造現代、科學、國際和大眾的苗、侗族醫藥學體系平臺,在黔東南州民族醫藥研究所的努力下,經州衛生局批準,該研究所2009年8月成立黔東南州民族醫藥研究所附屬苗醫醫院,成為貴州省內一所公立苗醫醫院,這也是省內一所少數民族公益性醫院。
2010年,為滿足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需求,在黔東南州人民政府、衛生局、中醫院等部門的支持下,黔東南州民族醫藥研究所附屬苗醫醫院下大力量擴大發展規模,增加建設投資,完善醫院設施。目前,該院設有苗醫專科、侗醫專科、蜂療專科、婦科、牙科、針灸按摩專科等專病專科,建有專科門診及治療室、病房、化驗中心、以及中、西藥房等;臨床運用針刺、刮痧、蜂毒、藥敷、手法推拿、按摩、熏蒸、藥浴等民族醫藥特色療法,治療風濕、類風濕、頸肩腰腿痛、婦科病、骨髓炎、腎結石等疾患取得顯著療效;研究所20多年來由民族藥物驗方研制出十多種民族藥及自用制劑,在臨床中應用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楓荷除痹液”已獲得國家批準文號并投入了生產。苗、侗民族醫藥特色鮮明,簡便實用、療效好、經濟廉價,使當地農民看得起病,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也引來了更多的患者。
該研究所所長兼附屬苗醫醫院院長郭偉偉表示,2011年,醫院將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增加建立住院部和病房、改善設施,建立中藥制劑室;加強苗醫、侗醫等民族醫特色專病專科的建設,總結梳理驗證苗醫、侗醫等民族醫藥優勢病種診療方案,在農村和城市社區衛生醫療機構推廣使用;在農村和城市社區推廣經臨床使用證明安全、有效、規范、經濟、實用、便捷、易學的苗醫藥、侗醫藥等民族醫藥適宜技術,提高服務能力、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同時,還要對黔東南的養生保健、中藥膳食、針灸按摩、刮痧、拔罐等民族醫藥特色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發揮苗醫藥、侗醫藥等民族醫藥在防病、強身健體等多方面的優勢和作用。編寫教材、開展民間民族醫學的學習培訓,提高苗族醫藥、侗族醫藥和廣大民間民族醫臨床水平和科學技術水平。
今后,醫院還要發揮苗醫藥、侗醫藥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針對目前發病率、致殘率、致死率較高的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病毒、細菌感染性疾病、腫瘤等重大疾病,篩選、優化診療方案,通過苗醫、侗醫專科專病建設,形成苗醫藥、侗醫藥臨床診療方案、指南,并加以推廣;要總結苗醫藥、侗醫藥防治傳染病的經驗,總結苗醫藥、侗醫藥治療外傷的經驗;建立苗醫藥、侗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參與機制,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