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耗材價格全國「降溫」,新游戲規則來了
橫砍骨科耗材價格的斧錘已經落下,整個行業卻依然延續著劈砍之后的余震。正被國采之刃懸于頭頂的創傷和脊柱,正迎來新一輪的全國「降溫」。
但不容忽視的是,俯沖一年的帶量采購,已從價格對抗過渡到兼顧平衡,正在學會「低空飛行」。
骨科創傷集采「角斗場」:擴建
日前,天津市醫藥采購中心發布《關于開展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關聯十二省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聯盟帶量采購中選目錄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提出,為做好天津市牽頭開展的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聯盟帶量采購,定于12月24日起開展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關聯河南等十二省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聯盟帶量采購中選目錄工作。
按照文件所提,此次以天津市牽頭開展的帶量采購,關聯的是今年9月河南省牽頭的十二省骨科創傷類耗材帶量采購工作。
時間回到3個月之前,河南省醫保局發布了《關于執行十二省(區、市)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的通知》。所涉產品采購總需求量(套)達97萬套,101家企業報名,89家生產企業參與競價。
通過競價,71家企業的20751個產品擬中選,平均降幅88.65%。其中,普通接骨板系統價格從平均4683元左右下降至606元左右,平均降幅87.05%;鎖定(萬向)加壓接骨板系統價格從平均9360元左右下降至987元左右,平均降幅89.45%;髓內釘系統價格從平均11687元左右下降至1271元左右,平均降幅89.12%。
骨科創傷的中標企業以近90%的平均降幅,終于擠進了集采的「角斗場」。如今,這個「角斗場」要擴建了。
新的低價「天平」:全國聯動
一個月之前,天津市醫藥采購中心發布《關于開展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信息集中維護工作的通知》。作為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的牽頭單位,天津市醫藥采購中心每次發文對后續國家高值耗材集采都似乎帶有新的風向標意義。
而此次關聯十二省骨科創傷耗材中選結果的動作,更是牽動了整個骨科類耗材行業的「末梢神經」。十二省的價格降幅要覆蓋全國了嗎?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主任楊建龍對賽柏藍器械表示:“此次并非國采,應該是以天津牽頭的區域聯盟帶量采購來搞價格互動。此次聯盟規模再關聯之前十二省的范圍,全國整體骨科創傷類耗材價格將在一定程度上被拉平。”
對于此次關聯是否會造成新的價格降幅,有業內專家向賽柏藍器械表示,基本上是按照十二省聯盟的價格,但可能也會與12省的量進行對比,個別品種量大的就再談一談,“但應該不會有太大降幅。”
兩大區域聯盟互動后,骨科創傷耗材價格迎來新的低價「天平」。
而對于第三輪國采,業內討論的聲音一直圍繞著脊柱和創傷。到底誰在是國采的下一站?此次聯動似乎已經給了答案。“創傷基本上就是各個聯盟聯動一下,不會再去國采了。”楊建龍分析。
關于脊柱的國采動作,據業內人士透露:“還未發文,正在準備中。
無論國采的刀將落到何處,這場重塑對骨科耗材市場來說都是一記重錘。
集采的帕累托優化:效率的「理想國」
帕累托優化,是指在沒有損傷任何一方利益的前提下,通過改變路徑和方法,使得至少一方變得更好,達到效率的“理想王國”。
帶量采購就如一場醫藥產業的帕累托優化。
帶量采購推行之初,參與企業之間更像一場豪賭。低價邏輯中,價格內卷幾乎讓行業無暇思考,“先中標再說。”當時的集采現場總是充斥著這句話。
而一年的時間足以讓事物產生變化。集采從來都不只是為拼一個低價,中標也不再是一件無法保證的小概率事件。
集采正在變溫和。今年9月的人工關節國采中選率高達92%,內外資企業均有產品擬中選,既包括醫療機構常用的知名企業,也包括新興企業。不少企業代表都表示:“比預期要好。”
其中一位代表感嘆:“帶量采購變了,不再是低價論了。”
集采真的變了嗎?變了但也沒變。集采殺價是要擠出毛巾里的水,但這并不是唯一目的。通過科學的競價模式,調整醫療資源流動,讓所有市場參與者都能健康融入新的規則體系,最終滿足患者的醫療需求,才是集采的最終目的,而這個目的自始至終都沒變過。
繼人工關節之后,骨科創傷和脊柱也將迎來新的價格標尺。帶量采購利刃之下,隱藏的是深層變革的市場邏輯,是新的行業振奮。
【來源: 賽柏藍器械】

相關閱讀
- 多部門聯動,耗材集采強監管2023-11-16
- 醫保局通知:3種耗材集采啟動2023-09-27
- 7月1日起,31省聯盟集采耗材開始降價2023-06-30
- 平均降幅83.13%!31省聯盟耗材集采結果公布(附名單)2023-06-09
- 31省耗材帶量采購,來了!202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