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國產高端醫療器械正逐步獲得市場認可
國內的高端醫療器械市場長期被跨國企業所壟斷,國產設備所占比例甚至不足10%。不過,近日隨中國醫藥報刊協會等機構發起的“醫療器械質量萬里行”活動在國內多地進行的調研中,中國網財經記者發現一些國產高端醫療器械正在逐步獲得市場的認可,并向國外品牌發起挑戰。
國產高端醫療器械在醫院獲認可
“除了在科研上,這臺國產的CT完全可以滿足就診的需求。”當被問及這臺國產CT和進口CT的區別時,沈陽軍區總醫院放射診斷科副主任朱洪峰這樣回答。這臺CT是2012研制成功的NeuViz64多層螺旋CT,也是中國第一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64層螺旋CT。
在沈陽軍區總醫院,記者還看到了核磁、超聲等國產設備,使用國產醫療設備的醫師給了記者和上述一樣的答案。
在中國的高端醫療設備領域有一個“GPS神話”——CT(計算機斷層掃描)、MR(核磁共振)、PET—CT(分子影像)等技術高度密集設備,幾乎被通用電氣(GeneralElectric)、飛利浦(Philips)、西門子(Siemens)三家跨國企業壟斷,這三家公司的英文首字母恰巧組合為“GPS”。
沈陽軍區總醫院共有3臺CT,其中2臺進口,1臺國產。朱洪峰告訴記者,如果加上其他分院,國產的CT可能占到一半。
據記者了解,在2014年4月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揭曉的“最受醫療機構歡迎的醫學裝備”調查結果中,東軟醫療CT排名第二,第一是西門子,位列3-5位的則是飛利浦、GE、東芝。
國產醫療器械企業走出國門
眼下,國內有些醫院在選擇高端醫療器械時,會提出僅采購進口產品的要求。朱洪峰告訴記者,如果僅是滿足治療的需求,他建議選擇國產醫療器械,原因是“價格便宜,且售后服務有保障”,并有助于解決“醫療資源匱乏”的問題。
中國醫療科技網公布的2013年各省、直轄市、總后采購大型影像醫療設備(大型影像醫療設備包括:CT、MRI、DSA、DR、RF、Mammo、X-Ray、CT、直線加速器等九大放射類產品)支出情況顯示,2013年總計采購金額達572億元,排名第一、二位的廣東和北京采購支出均超過40億元。
“以前北京一臺PET-CT,國外競爭對手的報價是1500萬元,現在一聽說聯影(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產品出來了要參加競標,報價直接降到了千萬元以下。”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進口產品的“價格水分”很多。
東軟集團董事長兼CEO劉積仁也告訴記者,因為東軟的CT產品,直接引發進口CT價格平均降幅20%-30%。
據介紹,東軟醫療權限產品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其中CT、磁共振、X線機、超聲、PET等主要產品還相繼通過了美國FDA和歐洲CE認證。東軟醫療系統有限公司總裁江根苗告訴記者,自2000年東芝醫療CT首次出口海外,目前東軟醫療的產品已經銷售到美國、意大利、俄羅斯、巴西、葡萄牙等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

相關閱讀
- 6月1日起,大批醫療器械實名制2024-06-04
- 兩會代表發聲,支持國產高端醫療器械2024-03-08
- 國家醫保局:鼓勵新技術、器械進醫保2023-12-21
- 展會通知 | 2023第49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山東)博覽會2023-09-07
- 剛剛!國家開會:鼓勵創新醫療器械上市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