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代表談國產醫療器械都去哪了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曾統計,2012年我國醫療器械進口額為124.72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14.56%。目前,我國高端醫療器械70%以上依賴進口。
高端醫療器械如此,低端醫療器械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有些醫院,小到一根針都要用進口的。”全國政協委員、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嘆息。
過度依賴價格昂貴的進口醫療器械,導致洋品牌占據壟斷地位,對患者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看病貴。“耗材貴、器械貴,這些最后只會落到患者頭上,加劇了看病貴。”蔡秀軍委員說。
全國政協委員、麗水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雷后興說,“進口醫療器械從產品的購買、維修到更新,就像進了一個又一個商業圈套,進口廠商提供的服務也非常昂貴,醫院只能任人宰割。”
雷后興委員介紹,目前,我國國產醫療器械產業在全球醫療器械市場份額不足3%,與國內巨大的消費市場根本不成比例。國產醫療器械哪兒去了?
客觀地說,醫療器械行業在我國屬于新興產業。由于起步較晚,這個行業不論產能還是研發水平,都遠遠落后于國外同類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部分優質國產醫療器械,推廣應用也舉步維艱。雷后興委員表示,許多醫療器械采購花費的是公共財政,一些醫院根本不考慮性價比,只購買價格高的進口產品,所以進口醫療器械采購監管仍有待加強。雷后興委員在調查中發現,部分縣級醫院的CT配備甚至超過了省級醫院,但實際利用率不高。
國產醫療器械該如何走出困境,走進更多醫院?
蔡秀軍委員認為,國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在技術、功效及安全性上提高水平。“國產器械如果性能能達到相當于進口醫療器械的性能,在醫院招標過程中就應優先考慮,提倡使用,鼓勵購買。”蔡秀軍委員說。
雷后興委員也持同樣觀點。“應該加大對醫療器械產業的支持與扶持,加大科研投入,設立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對研發人才和技術創新進行獎勵。并對自主研發的產品用于臨床給予傾斜,努力打造龍頭企業,增強與國際企業的抗衡能力。”
雷后興委員還建議,在醫保報銷比例方面,可適當提高國產醫療器械檢查報銷比例。目前,國產和進口醫療器械的檢查報銷比例相同,患者對國產醫療器械缺乏使用積極性。“對臨床上并不迫切需要的進口產品和檢查項目,可以降低檢查報銷比例,適當提高國產醫療器械檢查和醫保報銷比例。”
“‘嫦娥’都能登月,只要企業肯花心思,國產醫療器械沒道理做不好。”蔡秀軍委員說。

相關閱讀
- 14類耗材,最低價聯動2024-11-27
- 6月1日起,大批醫療器械實名制2024-06-04
- 新一輪高值耗材集采或將啟動2024-03-12
- 兩會代表發聲,支持國產高端醫療器械2024-03-08
- 國家醫保局:鼓勵新技術、器械進醫保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