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遠程醫療發展現狀對比
1、亞洲四小龍地區的遠程醫學現狀:
韓國95%的醫院和診所通過網絡鏈接了國家醫療保險部門進行結算,而且其大多數三級醫院已經安裝了醫囑錄入系統,其中1/3安裝了圖片文件交流系統(PACS)系統。
在新加坡的醫院,“顧客至上”的理念體現在醫院遠程服務的各個環節上。如亞歷山大醫院將急診等候情況隨時在網上公布等。而目前臺灣所有的醫療院所(包含診所)全部都實現信息網絡化,只是規模不大,完全根據各自醫院的規模與運作情況而定。每家醫院的信息,可以與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當地衛生局和緊急救護中心聯網,定時上傳病人的基本資料、加護病房空床等信息資料。醫生可以通過網絡向目標醫療機構提交調用病人就診歷史信息的申請,目標醫院通過網絡驗證申請醫生的資歷后,將所需資料發送給醫生。
其實,不止是以上三個地區,香港地區的遠程醫學也是發展得極好的。香港醫院管理局的電子病歷軟件系統,在2006年初舉辦的亞太區信息科技大賽奪得醫療組大獎,該系統的好處是即使病人曾在不同醫院或公立診所診治,有關病歷數據也可透過計算機系統供不同醫生參考。當局2007年會將該系統推廣至五百家私家診所、私家醫院及老人院。
2、美國遠程醫學發展:
早在1987年,美國就組織了對“衛生信息傳輸標準”這一戰略技術的開發與推廣,從克林頓總統時代開始,美國展開了一系列的立法,要求醫療機構盡快進入數字時代。布什總統在2004年眾議院的年度國情咨文中專門強調醫院信息系統建設,要求在10年內,確保絕大多數美國人擁有共享的電子健康記錄,并設立一個新的、級別僅低于內閣部長的衛生信息技術協調官員職位。
在一項名為《美國2003~2004年計劃增加的網絡功能調查》中顯示,前8位最希望增加的功能:排在首位的是病人預約,其次是與醫師交流,第三是病人健康評估工具。而2004年HIMSS對美國2000個醫療機構的CIO調查發現,至2003年,美國計算機病人管理系統實施的狀況是:操作系統完整性達到13%,已開始安裝達到32%,已有實施計劃達到23%。
而美國衛生信息化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進程也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其頒布了《衛生信息傳輸標準》、《健康保險可攜帶性與責任法案》(各類醫療請求的處理方式數字化,保護患者隱私)等法律法規。在2005年的一項關于建立醫療信息系統的法案要求聯邦政府每年撥款1.25億美元,資助各地建立醫療信息系統,以便不久將來,全美6000家醫院、9000多家診所在急診時可以通過網絡交流和分享病人的醫療記錄。
到現在,一家典型的美國城市醫院每年在信息技術上的投資約為200萬美元。其實,不止美國政府重視遠程醫療,在加拿大、歐盟、英國等一些發達國家都很重視。如加拿大政府為每一個公民建立電子健康檔案;歐盟國家著手建立覆蓋歐盟范圍的數字醫療體系等,可以預見,遠程醫學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

相關閱讀
- 這省投資11億,新建6000個衛生站2019-02-18
- Perficient:2016年互聯網醫療指南十大必讀趨勢2016-08-03
- 報告稱遠程醫療護理系統將持續火爆,市場前景良好2016-04-22
- 可穿戴醫療將在2016年呈爆發式增長2016-02-19
- 阿里云“鋪路”醫療技術革新 大數據或改變醫療生態2016-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