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醫械業務大合并,并沖擊A股,中國最大醫藥企業集團要搞大事
2018年,醫療器械行業真是風起云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據界面新聞4月1日獨家消息,國藥器械全稱“中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和國藥控股(全稱“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屬醫療器械業務正在準備合并,并將以國藥器械為主體,謀求單獨上市,沖擊A股。
據知情人士描述,2018年春節以后,國藥器械和國藥控股下屬器械業務就開始謀求合并,目前雙方正在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具體方案暫時還沒有明朗化。
國藥器械剛剛才將總部從北京搬到武漢光谷,并由董事長于清明公開表示,公司從今年起要由流通領域反向攻入生產領域,進行貼牌生產、原創品牌制造等。
再加上這最新又傳出來的消息,國藥器械這是要在醫療器械行業“搞大事”的節奏。
更進一步說,這是國藥集團(全稱“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要在醫療器械行業“搞大事”。
國藥集團是誰?
國務院國資委直屬的大型央企,2017年集團營業收入3500億元,位列2017世界500強榜單的第199位,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醫藥企業集團公司,其營收和規模超過排在第二、第三位的華潤和上藥之和。
國藥集團旗下現擁有720家子公司和6家上市公司。
國藥控股旗下主要子公司一覽
國藥器械是子公司之一,且是國藥集團旗下專業從事醫療器械業務發展的主力軍,2017年營業收入307億元,2018年的目標是500億。國藥器械此前的業務只在醫療器械流通領域,現正在向生產領域拓展。
國藥控股則是6家上市公司之一,于2009年在香港上市。國藥控股的主營核心業務是藥品分銷和零售,且一直都是行業老大。國藥控股還有一定的醫療器械分銷、融資租賃、化學試劑及實驗室用品的制造與銷售等業務,旗下擁有國藥控股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等子公司。
3月26日,國藥控股公布了2017年的業績情況。公司去年全年實現營收2777.17億元,同比增長7.48%,實現凈利潤78.68億元,同比增長14.17%。國藥控股繼續穩居醫藥行業流通老大的位置。
其中,醫藥分銷分部收入為2643.5億元,同比增長7.26%,占總收入的94.17%。零售業務收入123.9億元,其他業務(融資租賃、化學試劑及實驗室用品的制造與銷售)收入39.6億元。
在國藥控股的收入中,醫療器械板塊具體占比多少,尚未得知。不過,已知的是,國藥控股在2017年大力發展醫療器械分銷業務,銷售增長超過30%,這一增速超過了國藥控股的醫藥分銷收入總增速,醫療器械分銷業務的毛利率也高于藥品分銷。公司以藥械聯動為基礎大力發展洗滌、消毒、售后維修等醫院醫療服務,規模亦得到迅速增長。
同為國藥集團旗下產業,國藥器械在由傳統的醫療器械流通商轉型為綜合服務供應商,要由流通領域反攻入生產領域。
轉型動作之一:3月28日,國藥器械山東公司與青島高新區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高新區建設國藥器械華東研發產業基地項目。項目總投資約4億元,將集中引進包括影像設備、監護類儀器、體外診斷試劑等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和醫療經營企業項目10個以上,實現年產值5億以上,年納稅2500萬以上。
國藥控股這幾年也在進行業務轉型,由傳統的流通企業向新興醫藥服務企業轉型,搞起了醫院醫療服務等新業務。
國藥器械此前曾有數據披露,公司近幾年的銷售額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57%。國藥控股的醫療器械分銷業務,如上面所提去年增長了30%。兩家公司在醫療器械領域的業務增長,速度都相對較快。
此外,不管是國藥器械,還是國藥控股,從公開信息可以看出,都已經在搭乘耗材“兩票制”的東風。一些地方的跑馬圈地中,總能見到兩家公司及下屬企業的身影。兩家公司也都有參與到第三方醫療器械物流企業的試點中。
目前,尚不清楚,國藥控股下屬的醫療器械業務將如何整合到國藥器械去。但這一合并確實堪稱業內大事了。
而合并之后,業內首家營收過千億的大型醫療器械流通企業的出現,也或將真的不是夢了。
醫療器械流通領域也或將一改過去零散小,遠沒有藥品流通領域集中度高,沒有遙遙領先的醫療器械流通巨頭存在的局面。
醫療器械流通企業之間,差距將越拉越大,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行業巨震新時代,這才剛剛開了個頭!
【來源:賽柏藍器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