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計委嚴控高值耗材引發行業陣痛
近日,國家衛計委官方消息顯示,公開招聘專業人才,旨在為新成立的“國家衛生計生委醫療管理服務指導中心”招兵買馬。記者獲悉,該指導中心主要職責包括,組織實施醫療機構藥品、醫療器械、高值耗材臨床合理使用的監測和評價工作,對臨床用藥、高值耗材規范應用提供指導。新成立的機構內設6個專業機構。 “醫療機構藥品、醫療器械、高值耗材臨床合理使用的監測和評價工作”,從這一點來說,未來醫院物資的供給,將受到更加嚴格的管控。業內人士分析此次衛計委新成立的部門將會進一步切斷醫生、醫院與醫藥企業之間的關聯,打破利益鏈,一定程度引發醫療行業陣痛。
向流通領域開刀
一直以來,我國對醫療器械的價格實行放開管理,即由市場自主調節其價格。但近幾年,醫療器械購銷領域,尤其是高值醫用耗材暴露出的價格問題引起了國家發改委的高度重視。
據悉,近日國家審計署對北京10家醫療機構進行的專項審計,發現該10家醫院收取藥品和醫療器械廠商等支付的各種折扣、回扣、贊助等費款約3億元;抽查6類35種進口一次性醫療器械,最終賣給醫院的價格平均為報關價的3.34倍。例如用于心臟手術的某規格球囊,報關價為每個496元,經過逐級代理到患者手中時驟升到7000元,加價13倍。 專家表示,在醫療器械購銷秩序混亂,流通暴利不斷暴露出來后,政府開始思索:怎樣才能既保證醫療器械產業健康發展,又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結果表明,必須對高值耗材價格進行干預。
行業前途多迷離
雖然此次新部門還未最終形成,但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衛計委對這次嚴控高值耗材干預態度堅決。針對干預措施采取應變之策有可能導致部分生產企業會轉變經營模式,會有一些企業從分銷走向直銷。 針對此次嚴控,業界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方認為,作為高服務性行業,高值耗材生產企業做直銷不太可能。尤其是市場發展潛力巨大的骨科植入物產業目前處于起步階段,如果利潤大降,生存困難,這幾年辛苦建立起來的專業供應鏈就不復存在,生產企業發展會出現大問題。 由于在高值耗材的購銷中,不規范的費用一直占較大比例,此次嚴控一旦實施,其價格勢必會降下來。另一方認為,其實企業不必太過緊張,因為政策出臺后大家都還是處在同一起跑線上。

相關閱讀
- 6月1日起,大批醫療器械實名制2024-06-04
- 國家出手,耗材采購監管升級!2024-03-26
- 兩會代表發聲,支持國產高端醫療器械2024-03-08
- 多品類耗材集采結果公布,價格再觸底(附名單)2024-01-05
- 國家醫保局:鼓勵新技術、器械進醫保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