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汞類醫療器械或將面臨淘汰
我們都知道,水銀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極大,世界衛生組織倡議2020年前在全球淘汰水銀體溫計。去年10月,《水俁公約》在日本簽署,該條約約定2020年將禁止生產、進口和出口添汞的產品。這項國際限汞公約有望在一到兩年后生效并開始執行,這意味著某些添汞醫療用品比如傳統的含汞體溫計、含汞血壓計等將逐漸被電子體溫計和電子血壓計替代。
“我們征求了30個臨床科室的意見,有7個科室很愿意接受電子體溫計的到來,20個科室表示平淡的愿意,另外3個科室則對電子體溫計的工作準確度有一些懷疑。”北京積水潭醫院器械科楊旭波介紹,當時醫院作為首家接受電子體溫計推行時的情景。
據了解,北京積水潭醫院投入了120萬元,替換了1200支體溫計和200塊血壓計。按照科室年度采購成本估算,采購含汞體溫計的費用是4萬多,采購電子體溫計的價格是3.8萬。
“單個電子體溫計價格稍微高一些,但是細賬算下來,電子體溫計反而節約了成本。”積水潭醫院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對于醫院而言,要回收體溫計體內的汞,醫院又要付出高額成本,同時由于汞對人體具有較大危害,需要專業的回收處理程序,因此專業的處理機構對汞回收中,幾克的價格為1000元。
依據防治汞污染公約,到2017年,中國的醫院預計將有700萬個左右的含汞體溫計被替換。而目前,全國被替換的醫院不到30萬個。
據業內人士分析,在新醫改中,中國政府投入達到了萬億元,其中2/3的經費用于患者,1/3用于基礎醫院的建設。在一些一二線城市的社區醫院,將有資金替換老的醫療檢測設備,引進比較先進的醫療器械檢測設備,這將給電子類醫療產品帶來較高增長。
如果以一支電子體溫計采購價100元計算,屆時將有7億的市場空間。如果到2020年,中國醫院全部實現綠色醫療,3500萬支含汞的體溫計全部被替代,屆時將有35億元的市場空間。如果將含汞的血壓計包括在內,到2020年,將產生百億左右的市場空間。
歐姆龍健康醫療(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巖佐博人認為,隨著電子體溫計的推廣,廠商的競爭也會很激烈,預計未來價格會下調50%左右。
其實,電子體溫計是發展綠色醫療的美好而健康的方向,也是必然的結果。出于環保的壓力,我國的相關企業早就開始調整節奏,生產電子體溫計、電子血壓計。
去年,我國最大的體溫計、血壓計生產醫療器械公司——九安醫療已經在天津進行“含汞醫療器械淘汰能力建設”項目試點。在《水俁公約》簽署之后,未來幾年內,九安公司的電子血壓計、體溫計的無汞替代試點、推廣工作將進一步展開和深化。
此外,魚躍醫療等一些企業也在積極地進行市場規劃。專業人士認為,電子體溫計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嶄新時期,同時帶給這些醫療企業巨大商機。

相關閱讀
- 移動醫療:蘋果的下一個“甜蜜點”2014-08-28
- 九安醫療再創新高 打造可穿戴全面完整產品線201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