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查一年半,骨科耗材整改
耗材整改情況“回頭看”,倒查一年半。
01關節類耗材采購情況摸排
近日,四川省藥械招標采購服務中心發布《川藥招〔2023〕276號 關于開展人工關節類醫用耗材整改情況 “回頭看”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其中,數據收集范圍包括人工關節類醫用耗材中選產品系統、非中選產品系統、半髖關節系統、單髁關節系統,以及同一臺手術(同一手術編碼)使用的全部耗材產品信息(即C開頭的醫用耗材國家醫保編碼產品信息),時間范圍為2022年4月20日至2023年11月20日。
根據《通知》,各市(州)醫療保障局、省醫保事務中心組織轄區內醫療機構統計人工關節類醫用耗材使用情況,醫療機構導出并匯總本單位HIS系統內人工關節類醫用耗材實際使用數據后,填寫《人工關節類醫用耗材采購情況明細表》,并通過“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登記系統(人工關節類)”提交。
據觀察,填寫內容中涉及患者證件號、手術日期及編碼、醫師姓名及證件號、價格、數量等要素。
人工關節類醫用耗材采購情況明細表(樣例)如下:
《通知》指出,醫療機構上傳數據后,由各市(州)醫療保障局、省醫保事務中心對轄區醫療機構上傳數據進行審核。
時間安排方面,醫療機構數據提交時間為2023年11月24日—12月5日17時(11月27日上線“已提交數據完整性自動校驗”功能);地市級醫保部門審核截止時間為2023年12月7日17時。
去年,關節國采中選結果落地執行。
整體來看,集采成果顯著。中選髖關節平均價格從3.5萬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關節平均價格從3.2萬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價幅度高達82%。
但在執行過程中,也存在部分醫院采購非中選的高價產品較多、企業將各產品系統中相對高價部件重組后形成超中選價組套銷售等問題。在此過程中,相關監管也進一步強化。
今年7月,北京市醫保局發布《關于開展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執行情況自查整改和數據報送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將對未完成協議采購量、高于中選價格采購非中選組套數量占總采購量比例超過40%的醫療機構作出通報,并提示審計和廉政風險。
02骨科耗材重點整治
今年以來,骨科領域成為整治重點。4月發布的《國家醫保局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財政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開展醫保領域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聚焦骨科、血液凈化、心血管內科、檢查、檢驗、康復理療等重點領域。
其中指出,對骨科、血液凈化、心血管內科領域,結合國家醫保局下發的骨科高值醫用耗材、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血液凈化專項檢查工作指南,開展打擊欺詐騙保工作。
國家藥監局發布發布《關于開展2023年醫療器械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中,集中帶量采購中選醫療器械為重點產品之一。要求對冠脈支架、人工關節和骨科脊柱類產品等國家集采中選品種開展全覆蓋檢查。
在耗材領域,骨科市場規模龐大。由于耗材價格普遍較高,以往骨科領域也是比較容易滋生腐敗和灰色空間的地帶,相關利益輸送成為頑疾。在一些公開的案例中,骨科科室集體收受回扣的情況也時有出現。大規模降價后,骨科耗材的盈利結構隨之改變,灰色操作的空間驟然被壓縮,回扣等問題也得以解決。
市場端,骨科耗材在經歷了關節、脊柱國采以及創傷聯盟集采之后,整體價格下調明顯,中選產品平均降價超80%。市場相對較小的運動醫學也被納入了第四批國采,并將在本月底開標。在行業內部,相對而言,關節類耗材的利潤空間略高于創傷、脊柱等品類,部分企業在集采后業績有所提升。
整體來看,骨科企業仍處于行業轉型期。由于集采擠壓了價格水分,經銷商的利潤空間大幅減少,這一中間環節中的部分企業逐漸退出市場。雖然毛利率有所下滑,但頭部企業銷量的增長部分抵消了降價壓力,而重新找到平衡點尚需時間。
【來源:賽柏藍器械】

相關閱讀
- 超大聯盟集采將執行,28種耗材市場調整在即2024-04-28
- 3類高值耗材集采來襲2023-12-04
- 周五開標!14省聯盟帶量采購,涉10種耗材2023-11-21
- 28類耗材集采,公布最新進展2023-11-14
- 國產占比僅一成!14省耗材集采密集啟動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