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部分醫院推先看病后付費破解住院貴難題
家庭年收入僅千余元的河北省南皮縣王寺鎮邢九撥村村民許吉昌,患有嚴重心臟病。在當地醫院推行“先看病后付費”模式前,他一直“能拖則拖”;而今,他沒有了顧慮,在南皮縣中醫醫院治療后病情好轉,“再過幾天,俺就能出院,能下地干活了”。
“看病難、看病貴”是當今中國社會的一大“頑疾”。據衛生部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約有近半居民有病不就醫,29.6%的居民應住院而不住院。
中國新醫改推行三年來,新農合制度逐步健全,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去年,全國參合人數達8.32億人,參合率超過97%。今年新農合政策范圍內住院醫藥費用補償比例達75%,最高支付限額不低于6萬元。然而,住院需要預先支付的押金等費用卻使大多數并不富裕的農民“望而卻步”。
許吉昌說:“聽說南皮縣中醫醫院可以先看病后收費,俺們就來了。”
南皮縣中醫醫院副院長東樹森介紹說,南皮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多數百姓拿不出錢看病。因此,去年12月,當地醫院針對參保人員和可報銷病種推行了"先看病后收費"診療服務模式。病人住院可以不用先繳納押金,患者家屬與醫院簽訂《住院治療費用結算協議書》并提供醫保證或新農合證等相關證件,患者住院期間的全部費用由醫院墊付?;颊叱鲈簳r只需繳納自付的那部分費用即可。
據了解,這種模式實施半年來,有效確保了病人在第一時間得到安全有效地治療,住院病人數量翻番。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河北、河南、山東等多地推行“先看病后付費”診療服務模式。
專家表示,新模式的推行使民眾享受到醫療改革的好處,有助于醫療機構樹立良好的形象,對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起到很大作用。
不過,推行“先看病后付費”服務模式的醫療機構,絕大多數是縣級以下的基層醫院。
業內人士表示,在縣級以上的大醫院推行“先看病后付費”模式則沒那么容易。一方面醫保報銷比例低。比如患者在鄉鎮醫院可報銷90%,在縣級醫院可報銷75%,市級醫院可報銷50%,在省級醫院或跨省醫療報銷比例則更低。此外,一部分無醫保、無新農合就醫者無能力歸還高額醫療費用。
為使“先看病后付費”模式走向全國醫療機構,業內人士建議,國家需要有相關法規進行約束,明確如何對待患者治療后不支付費用的行為。可建立一套征信系統,根據患者還款總額、時間、次數等的表現,給予不同的信用等級。同時,財政應當承擔起救濟責任,嘗試設立單獨的救助基金,加大對醫療機構的補助力度。

相關閱讀
- 低值耗材帶量采購向省級蔓延,陜西、河北兩大省布局2020-12-10
- 醫械行業大整治來了!多省成立職業化醫療器械檢查隊伍2020-05-28
- 耗材帶量采購“3+6”正式形成,波及大批經銷商2020-01-18
- 9省聯盟耗材談判,來了!2020-01-08
- 醫院藥房藥品自動化管理是大勢所趨201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