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切口用于異位妊娠手術的臨床體會
【摘要】目的:探討仿新式剖宮產切口用于異位妊娠手術的可行性,認識仿新式剖宮產切口用于異位妊娠手術的重要性。方法:對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的60例仿新式剖宮產橫切口異位妊娠手術及28例傳統縱切口異位妊娠手術的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比,從切皮到進腹控制出血時間,手術過程暴露情況及切除病灶所需時間,術后疼痛反應例數,住院時間等因素進行分析。結果:從切皮到進腹控制出血時間及整個手術時間較傳統術式明顯縮短,手后疼痛反應例數較傳統術式例數少,住院時間較傳統術式短。結論:該切口能快速進入腹腔,制止出血,為搶救病人爭取時間。具有手術時間短,手術損傷小,手術出血少,手后疼痛輕,術后恢復塊,拆線時間短,住院時間及醫療費用減少,手術方法簡單,便于學習,值得推廣。
【關鍵詞】 仿新式剖宮產 衡切口 異位妊娠 手術
1 臨床資料
1.1 病例選擇
為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間住院手術的異位妊娠病人,88例患者中臨床表現多有:⑴停經史,一般為6周~8周;⑵下腹一側隱痛或撕裂樣劇痛,自下腹一側開始向全腹擴散,有肛門墜脹感;⑶陰道出血量少,色暗紅,可有蛻膜組織或管型排出;⑷暈厥與休克;⑸腹部包塊,下腹壓痛,反跳痛。檢查:子宮略大較軟,陰道后穹窿飽滿有觸痛,宮頸舉痛(+),搖擺痛(+),內出血多者子宮有漂浮感,腹部叩診有移動性濁音。輔助檢查:后穹窿穿刺抽出暗紅色不凝固血液,尿β-HCG(+),B超示子宮增大但宮腔內空虛,宮旁出現低回聲區,直腸子宮陷凹處積液等。出血多伴休克者可迅速危及患者生命,應立即手術,爭取時間,快速止血,挽救病人生命。現將88例患者分為兩組:仿新式剖宮產橫切口60例,腹正中切口28例。兩組患者年齡,手術指征,術中麻醉及術者操作熟練程度等相比無顯著意義。
1.2 手術方法
借鑒馬彥彥編《新式剖宮產術》中橫切口術式,開腹手術步驟如下:⑴選擇切口,手術切口位于Joel-cohen切口下1.5cm或Pfannenstiei切口上約1cm ~2cm,切口呈直線長約6cm~10cm。在切口皮膚兩端及中間用血管鉗鉗夾出三個標志,以保證切口位置的正確。⑵術者或助手將皮膚向外側稍稍牽拉,使皮膚繃緊,僅切開皮膚,不要深達脂肪層,切口長6cm~10cm。⑶術者用手術刀于切開中間向下切開脂肪層,深達筋膜層。再將筋膜層切開一個2cm~3cm長的小口。⑷術者用直剪刀裁開筋膜,動作及注意點同新式剖宮產術。⑸沿著上下縱行方向用血管鉗分離兩側腹直肌間的粘著部位,約分離3cm~4cm。⑹術者及助手分別將示指與中指放在已分離的兩側腹直肌之間,雙手重疊,均勻,緩慢,逐漸增加牽拉力將腹直肌及皮下脂肪同時向外向上撕拉開,撕拉至傷口夠大為止。⑺此時腹膜外脂肪清楚的暴露在術野中。如脂肪層薄,可清楚地看到腹膜組織呈紫蘭色,術者用食指分離腹膜外脂肪,在腹膜上切一小洞,吸出積血后,雙手食指進入腹腔,沿左右方向撕開腹膜進入腹腔。⑻控制出血,手伸入盆腹腔,先觸到子宮作為標志,找到病側輸卵管將其牽出,并迅速用血管鉗或卵圍鉗鉗夾住增大部分的兩側,切斷血源,以控制出血。⑼根據探查情況,選擇手術方式,按常規行部分輸卵管切除術,全部輸卵管切除術,宮角楔形切除術,輸卵管卵巢切除術,殘角子宮切除術。⑽關腹時根據病情及病人要求,筋膜用7號絲線連續縫合,皮膚與皮下脂肪一起縫合。整個傷口僅縫合2針~3針,在縫針間隔處皮膚對合并分別用組織鉗鉗夾5min或筋膜用可吸收線連續縫合,皮膚用可吸收線皮內褥式縫合。⑾無菌敷料覆蓋腹部傷口,不包扎手術腹帶,以促進術后腸功能恢復。
1.3 觀察指標
從切皮到進入腹腔控制出血的時間及整個手術時間,手術過程暴露情況及切除病灶所用時間,術后疼痛反應例數,住院時間。
2 結果
2.1 從切皮到進腹控制出血時間及整個手術時間較傳統術式明顯縮短(P<0.01)。
2.2 術后疼痛反應例數較傳統例數少(P<0.01)。
2.3 住院時間較傳統術式短(P<0.01)。
三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手術過程中暴露情況及切除病灶所用時間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3 討論
傳統的下腹正中切口,切開皮膚,皮下脂肪,鉗夾止血,切開腹直肌前鞘,分離腹直肌腱時有撕裂營養肌腱之血管,需結扎止血,切開腹膜時常用剪刀剪開,易損傷腸管,膀胱及大網膜。關腹時縫合腹膜層張力大,操作困難,筋膜及皮下脂肪需間斷縫合,針數多,操作繁瑣,損傷大,出血多,手術時間相應延長,術后疼痛例數較多且較重,常需腹帶壓迫包扎,術后整7d拆線,對術后恢復不利。
新式剖宮產術是以色列醫生M.Stark改進的子宮下段剖宮產術,1996年10月M.Stark應中國專家局邀請,到北京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院婦產科進行新式剖宮產的學術講座及手術示范。此后,北京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院婦產科開展了新式剖宮產術,取得良好的效果,遂逐漸推廣至全國各地各及好多國家。我院于2001年5月運用新式剖宮產術,效果良好,隨后我們將橫切口用于異位妊娠手術,該切口能夠快速進入腹腔,制止出血,為搶救病人爭取了時間。具有手術時間短,手術損傷少,手術出血少。拆線時間短(5d),住院時間及醫療費用減少,手術方法簡單,便于學習,值得推廣②應用。
【參考文獻】
[1] 傅才英,吳佩煜,翁霞云.手術學全集婦產科卷[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5:187-197
[2] 馬彥彥.新式剖宮產[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50-51

相關閱讀
- 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33例2011-12-08
- 腹腔鏡下手術治療異位妊娠療效觀察2011-11-25
- 腹腔鏡治療休克型異位妊娠56例分析2011-11-25
- 異位妊娠保守治療97例2011-11-03
- 正確選擇分娩方式,降低剖宮產率201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