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合性喉氣管斷裂傷的診斷與治療
【摘要】目的:提高對閉合性喉氣管斷裂傷的診治水平。方法:報告38例閉合性喉氣管斷裂傷病例的臨床資料,其中急性外傷16例,陳舊性外傷22例。對臨床易發生的問題進行分析。結果:38例中16例急性喉外傷在24~48小時之間行手術治療,22例陳舊性喉外傷因其它原因在32~129天后行手術治療。35例手術成功拔管,3例因喉氣管狹窄手術失敗不能拔管,均為陳舊期手術患者。結論:對于急性閉合性喉氣管斷裂傷應根據其病情輕重程度進行早期處理,盡快恢復喉和氣管通氣功能,預防后遺癥及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治愈率。
【關鍵詞】喉氣管損傷;氣管狹窄;氣管切開術
嚴重的頸部閉合性外傷常伴有喉氣管損傷,但喉氣管斷裂傷較少見,且常因皮膚無傷口被誤診而未及時正確處理,僅單純行氣管切開治療和處理其它重要器官外傷,后期喉軟骨畸形愈合或瘢痕黏連導致喉氣管狹窄甚至閉鎖,使治療更加棘手。我科自1998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急性和陳舊性頸部閉合性喉氣管斷裂傷38例,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38例,男性34例,女性4例;年齡18~45歲,平均31歲。急性喉外傷16例,陳舊性喉外傷22例。就診時間:16例急性外傷患者均于24小時內急診入院;22例陳舊性外傷患者均在外院行氣管切開不能拔管,于傷后32~129天入我院就診。外傷原因:道路交通傷26例,鐵絲勒傷6例,轆轤把打傷4例,牛角頂傷2例。22例陳舊性外傷患者均行纖維喉鏡和CT檢查,其中8例雙側聲帶麻痹伴聲門下或頸段氣管狹窄(其中4例完全閉鎖),5例單側聲帶麻痹伴聲門下狹窄,9例頸段氣管狹窄或閉鎖;16例急性外傷患者術中5例為氣管完全斷裂(其中2例合并食管部分斷裂),11例為部分氣管斷裂(其中3例氣管環破碎,4例伴有單側聲帶麻痹)。
1.2 手術方法
1.2.1 急性喉外傷處理 16例外傷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咯血、皮下氣腫等癥狀。對于嚴重呼吸困難患者須先行氣管切開術,解除呼吸通道梗阻,病情穩定后行纖維喉鏡和頸部CT檢查。16例均于24小時內在全身麻醉下實行喉裂開探查及喉氣管成型術。手術根據受損情況決定術式:食管損傷者先修復食道,用可吸收線對位分兩層縫合;氣管斷裂者,暴露兩斷端,松解拉攏后行端端吻合;有軟骨破碎時,縫合后管腔內放入擴張器支撐防止術后氣管狹窄。根據損傷嚴重程度支撐物用添入碘仿紗條的指套或T型硅膠管,支撐1個月后拔除T型管。
1.2.2 陳舊性喉外傷處理 22例手術探查見幾種情況:氣管完全斷裂者見損傷部位數個氣管環消失,被肉芽和瘢痕充填,其上下可找到氣管斷端,伴有聲帶麻痹;氣管部分斷裂者可見前側壁缺損被肉芽組織代替;環狀軟骨斷裂或破碎使管腔閉鎖。手術對于氣管完全斷裂者給予下降喉體,游離氣管實行端端吻合術,伴有雙側聲帶麻痹者同時行單側披裂軟骨切除及聲帶外展術;氣管部分斷裂者手術將管腔內肉芽和瘢痕去除再用胸骨舌骨肌皮瓣修復軟骨缺損處。術腔均放入硅膠T型管支撐3~6個月。
2、結果
本組38例中35例手術后1~6個月后成功拔除套管,除有6例聲嘶外,均恢復了正常的發音、呼吸、吞咽功能;3例陳舊性外傷者因傷口感染及瘢痕體質未拔管。其中30例隨訪3年,聲嘶病例發音逐漸恢復,療效鞏固;8例因失去聯系未能隨訪。
3、討論
喉氣管外傷是常見病,閉合性氣管斷裂傷比較少見,但嚴重的頸部閉合性損傷也常發生氣管部分或完全斷裂,傷后即出現呼吸困難、咳血、發音嘶啞、皮下氣腫等癥狀,臨床上常行氣管切開術救治,但常因患者同時伴有其它重要器官損傷如顱腦和胸腹部外傷,而在救治重要器官傷時忽略或條件有限未能及時處理喉氣管外傷,致斷裂的氣管上下兩端收縮形成瘢痕,遺留喉氣管狹窄,甚至閉瑣。由于病程長久,給喉氣管成形造成困難,影響療效。本組急性喉外傷均在24小時內行手術治療,全部成功拔除氣管套管,恢復正常的喉氣管功能。而陳舊性喉外傷在傷后1~3個月進行喉氣管探查整復術,拔管率明顯低與急性期手術患者。因而同其它喉氣管外傷一樣閉合性喉氣管斷裂傷急性期正確處理非常重要。
3.1 氣管切開
呼吸道的正確處置尤為重要①,救治中是選擇采用氣管插管還是氣管切開術,目前仍有爭論,但傾向于先考慮氣管切開②。此類喉外傷后皮膚無傷口,但氣管已發生部分或完全斷裂,上下兩端收縮,斷裂的氣管下端可縮入胸骨柄后,此時難已判斷氣管的位置,增加了氣管切開手術難度和危險性。而在氣管切開前判斷氣管有無斷裂非常重要,對于病情危重,已無機會行各種內窺鏡及影像學檢查的病例,主要根據氣管斷裂的特點即外傷后立刻出現呼吸困難、咳血、聲嘶、嚴重皮下氣腫等來判斷。若喉外傷可見頸前皮膚隨呼吸上下活動,觸摸時皮膚活動部位有空隙感,觸摸不到氣管環,此類病例不能經口插管,因易形成假道及大出血,加重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本組1例患者因當時呼吸困難不重,故先給予氣管插管,插管時因嗆咳突然大量咯血致窒息,立刻行緊急氣管切開,術中發現氣管斷端縮入胸骨后,立刻將其提起自斷口插入麻醉插管搶救成功。若有嚴重的皮下氣腫,頸前難已觸摸到氣管環和斷裂的間隙,此時盲目地行氣管切開危險性大,因此在條件允時應盡量先行頸部CT檢查或纖維喉鏡檢查,判斷喉氣管斷裂的情況;如呼吸困難嚴重,時間不允許時可立即行頸前皮膚切開探查氣管斷裂情況,發現斷端縮入胸腔,應立即將其提起,行低位氣管切開。本組4例均在切開皮膚肌肉后發現斷裂的氣管下端掉入胸骨柄后,故立刻將下端提起,自斷端口插入麻醉插管,保證呼吸通暢后再行氣管切開。因而選擇先行氣管插管還是氣管切開術主要取決于喉損傷的嚴重性和條件。氣管插管需要由技術熟練的醫生實行,最好在纖維喉鏡引導下進行,并選用管徑比常規應用更細的插管,同時將氣管切開器械備好,如發生意外時立刻行緊急氣管切開術搶救生命。
3.2 急性閉合性喉氣管斷裂傷的處理
為防止喉氣管狹窄的發生,閉合性喉氣管斷裂傷的早期確診及正確處理非常重要③。許多學者認為喉氣管創傷引起的喉狹窄與能否早期處置密切相關,及時正確處理,喉狹窄是完全可以預防的④⑤。本組急性喉外傷均在24小時內行喉氣管探查整復術,全部病例均成功拔管。氣管斷裂傷手術簡單,術中找到氣管后將其游離后,牽拉到一起行端端吻合。如果氣管環無破碎和缺損不需放支撐器,一般不會遺留狹窄;如果氣管軟骨有破損,盡量保留破碎軟骨片復位修復;如果組織游離不能保留,也可去掉2~3個軟骨環,只要充分游離下端氣管,同時下降喉體仍能作端端吻合;如果氣管斷端有破損、不完整,吻合不牢固,可用周圍組織包繞加固,術中在管腔內之放置T型硅膠管支撐1個月后拔除。此類病例常合并喉返神經損傷和食管損傷,神經損傷如為雙側可同時行神經修復或聲帶外展術。食管損傷要同時將破損處分層縫合并放入鼻飼管。
3.3 陳舊性閉合性喉氣管斷裂傷的處理
此類患者在急性期只給予氣管切開,因同時伴有重要器官外傷,而忽視了喉氣管的損傷,失去了手術的最佳時機。由于損傷處肉芽及瘢痕的生長,已遺留了喉氣管狹窄或閉鎖,加上長期帶管對氣管支架進一步破壞,給治療帶來極大困難。手術探查中,如為氣管完全斷離,腔內完全閉鎖不超過5cm者,可行狹窄或閉鎖部切除,喉與氣管及氣管與氣管端端吻合術,術中要充分松解喉體和下端氣管,使上下兩端靠近給予吻合,游離下端時注意保護喉返神經;如為氣管部分斷裂,腔內被瘢痕和肉芽組織充填者,可將其切除,盡量保留黏膜,創面大時可游離植皮。若切除瘢痕和肉芽后管腔仍狹小者,還可用肋軟骨、帶蒂胸舌骨肌皮瓣、帶蒂胸鎖乳突肌鎖骨膜等行前壁加寬,并置入T型硅膠管支撐3個月后拔除。此種手術方法效果好,拔管率高。
閉合性喉氣管斷裂傷,因后期喉氣管狹窄的高發生率,所以對其嚴重程度的判斷不僅限于傷的癥狀和體征,而更重要的是采用喉氣管鏡和CT、MRI等影像學檢查手段,重要的是觀察喉內結構和軟骨支架的損傷程度。一旦確診,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及時行喉氣管裂開探查成型術,盡量恢復組織結構的完整性,手術要在24~48小時內進行,這是手術成功和預防喉氣管狹窄和提高嗓音質量的關鍵⑥。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喉外傷的急救與手術已取得很大的進展,但對與喉氣管支架損傷的修復與嗓音的關系、外傷性喉氣管狹窄的治療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Omara W,Hebert AF.External laryngeal trauma[J].J La State Med Soc,2000,152(5):218-222.
[2]周文光,李澤卿,王秋萍,等.開放性喉外傷38例臨床分析[J].醫學研究生學報,2005,18(8):764-765.
[3]李湘平,梁勇,張威,等.陳舊性閉合性喉氣管斷裂傷的手術治療[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6,41(10):790-791.
[4]劉銘,邵春波.喉外傷的急診期處置[J].耳鼻咽喉-頭頸外科,1994,1(3):174-178.
[5]陳文弦.喉氣管狹窄的預防及治療[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7,32(4):252-254.
[6]Pino Rivero V,Gonzalez Palomino A,Pardo Romero G,et al.External severe laryngeal trauma with multiple fractures and airway compromise[J].An Otorrinolaringol Ibero(Am),2005,32(3):239-244.

上一篇:喉結核18例誤診分析
下一篇:鼻咽部異時性重復癌1例
相關閱讀
- 氣管切開術后護理201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