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的素質會影響住院病人的死亡率
《柳葉刀》雜志刊登了一份針對9個歐洲國家的研究報告,文章記錄了醫院的護士人員配備及擁有本科學歷的護士的比例與常見的手術后死亡人數的顯著減少之間的相關性。
由賓夕法尼亞大學設立于比利時的魯汶美國和天主教大學的護理學院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在病人與護士的比率中,每增加一位患者,死亡率便可能增加7%;同時,擁有一支受過更高教育的護士隊伍則與死亡人數的減少相關。擁有學士學位的護士每增加10%就可能使死亡率下降7%。
這項研究調查了300醫院的近50萬名手術病患,它發現,在那些60%的護士擁有學士學位且每人平均照顧6名病患的醫院中,病患在普通外科手術后的死亡風險比那些只有一半的護士為本科畢業且平均每人照顧8名病患的醫院里的患者要低近三分之一。
這項名為RN4CAST的研究由歐盟、國家護理研究所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研究總結道,在歐洲——和在美國一樣——如果不投資于學士學位的護士教育,且試圖通過減少護士人手來削減成本,那么將置那些住院患者于更大的死亡風險之中。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認為可以通過減少醫院的護士人手來省錢且又不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產生負面影響的假設好點來說是愚蠢至極,壞點來說則會致命。”護理和社會學教授、賓夕法尼亞大學主任健康成果和政策研究中心主任LindaH.Aiken說,“醫院應該引起注意,因為當預算緊張時,削減護士往往是第一步,也是可能為患者帶來災難性后果的一步。”
這項研究的結果同在美國進行的一項研究相呼應,這些研究成果變成了公開及私下提高護士人員配備和護士教育的催化劑。美國近一半的州“已經實施或正在考慮醫院護理人員配備方面的立法和/或法規。”研究論文的作者寫道。此外,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醫學研究所已提出建議,到2020年時,美國的國家護士隊伍中擁有大學本科學歷的人數比例應達到80%。
在歐洲,類似的舉措相對少見。英國最近的弗朗西斯和基奧報告針對醫院病患的不良后果進行了調查并得出結論稱,護士人手不足是導致可預防的死亡的因素之一,研究論文的作者寫道。
在歐洲,各國醫院里擁有學士學位的護士的比例各不相同。研究所調查的醫院中,有些完全沒有任何擁有學士學位的護士,而在挪威和西班牙,所有護士都必須是大學本科畢業。盡管歐洲議會持續努力支持歐盟各成員國之間的職業流動,它卻逃避了護士的資質問題——2013年10月,歐洲議會批準了兩種非常不同的護士教育途徑:一個是新被承認的本科教育途徑,同時仍維持職業培訓通道,通過僅10年的中學教育來培養護士。
《柳葉刀》刊登的這篇論文的研究結果表明,歐盟對護士職業培訓的持續認可可能會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護士接受一些國家的大學教育的可能性產生負面的影響。
這些在歐洲的研究結果同去年發布的一份對中國全國181家醫院進行的可比研究的結果相似。由Aiken教授和廣州中山大學護理學院的尤黎明教授主持的這項研究發現,如果一家醫院里的護士人均照顧的病患人數較少,且其護士中擁有學士學位的比例較高,那么病患對該醫院的滿意度就會顯著提高。

相關閱讀
- 14類耗材,最低價聯動2024-11-27
- 新一輪高值耗材集采或將啟動2024-03-12
- 二三類醫療器械實名制,再擴圍!2023-07-27
- 國家六部門發文,全國下半年帶量采購方向定了!2023-07-26
- 當國產器械玩起「高端局」20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