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軟件發布智慧醫療系列解決方案
IBM大中華區軟件集團與IBM中國開發中心(CDL)共同宣布成立“IBM醫療行業解決方案實驗室”,并公布了IBM智慧醫療系列解決方案,為“智慧醫療”在中國落地、惠及大眾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案和實踐。IBM倡導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落實“新醫改”政策,在醫療服務整個環節里實施協同和整合,從而建立高效透明、惠民可及的智慧醫療體系,解決醫療行業所面臨的問題。IBM適時推出一系列智慧醫療解決方案,面向區域醫療衛生和大型綜合性醫院集團,包括:區域醫療信息網絡、CHAS臨床科研信息整合平臺、醫療協同平臺、基于云計算網絡環境的智慧醫療等,旨在以信息化推進醫患資源的優化流動,助力新醫改扎實啟程,從而構建“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智慧醫療體系。
在此次大會上IBM軟件集團全球銷售總經理RobertLeBlanc表示:“IBM提出‘智慧醫療’系統是一個以患者為本的信息體系。‘智慧醫療’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可以改善疾病預防、診斷和研究,并最終讓醫療生態圈的各個組成部分受益。”針對中國醫療行業自身的特色,憑借豐富的全球醫療行業經驗,IBM今天推出一系列醫療解決方案,為實現高效、互聯互通的醫療管理、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以及支持醫療科研的智慧醫療,提供靈活、強大和可靠的基礎。
疏通信息脈絡活化醫衛資源
國家衛生部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2008年中國門急診人次達50.1億,次均就診費用為169元。中國13.3億人口一年共有8466.9億門急診支出,要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是無比艱巨而意義重大的。在這個可能是世界上最復雜的挑戰面前,國家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強大決心和聯動各方的創新智慧。2009年4月6日,新醫改方案正式對外頒布,承載著國民福祉的醫療改革踏上征程。在這部被形象地比喻為“一頂、四梁、八柱”的醫改文件中,信息化作為其中一大支柱,史無前例地踞有一專門章節,而新醫改方案中的5項改革目標,無一離不開信息化的支持。
“看病難、看病貴”是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三甲醫院人滿為患,不堪重負;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卻門可羅雀,無人問津——醫患資源的結構性失衡,正是看病難題的癥結所在。醫衛信息化的關鍵在于以患者為中心實現信息的共享、流動與智能運用。唯有通過信息化手段,建立共享服務,在醫衛服務全環節中實現協同和整合,才能推動醫患資源的靈活流動和結構優化,得以實現“六位一體”的醫改目標。
IBM智慧醫療關注的領域包括建立高效的醫療體系、實現互連互通、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以及對醫療科研的支持等幾大領域。IBM軟件及架構為“智慧醫療”的愿景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其優勢在于它基于可擴展的公共平臺來解決行業問題。IBM提出了醫療行業集成框架(HIF-HealthIntegrationFramework),底層是基于SOA架構的由WebSphere,InformationManagement,Lotus,Tivoli,Rational中間件產品家族提供可靠的共享平臺;其上業務合作伙伴可基于IBM的行業框架,開發創新的解決方案并進行基于行業擴展的創建和設計。
IBM此次推出的“IBM軟件智慧醫療系列解決方案”,涵蓋患者基本信息、病歷記錄、各種實驗室檢驗信息,乃至財務信息,打造一系列整合各種應用的信息化平臺,從而方便患者、醫生、管理者輸入、管理、使用信息,緊密鏈接各醫療部門乃至醫療機構間的業務,以靈活強大的信息化手段實現醫患資源優化流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