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師協會呼吁:關心職工應與尊醫守法并重 兩家涉事機構發布聲明
從昨天晚上開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文中簡稱北醫三院)楊姓產婦死亡事件不斷發酵。
丁香園今天下午跟進報道,《謠言、申訴書、紅頭文件……北醫三院孕婦意外死亡事件》。
截至今晚,除兩家涉事機構發布聲明外,中國醫師協會也發布消息呼吁:關心職工應與尊醫守法并重。
兩家涉事機構發布聲明
今天 18 時左右,北醫三院發布《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關于網傳「中科院理化所楊女士死亡」有關情況的說明》。
摘要如下:
1. 患者病情兇險 尸體解剖系主動脈夾層破裂出血
患者楊女士,34 歲,妊娠 26+ 周(自然受孕),高血壓合并子癇前期,既往高血壓病史十余年,膽囊結石等。
2015 年 12 月 28 日入院,經治療病情相對平穩;2016 年 1 月 11 日出現胸痛繼而突發呼吸心跳驟停,經多科室聯合搶救無效死亡。
尸體解剖所見符合主動脈夾層破裂出血;主動脈夾層破裂導致心包壓塞,搶救成功率很低,死亡率極高。
2. 家屬曾聚集滯留產科病房 干擾正常醫療秩序
3. 北醫三院將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通過醫療糾紛人民調解機構或法院處理解決醫療糾紛。
幾乎同時,患者生前所在單位中科院理化所也發布了《關于我所楊冰同志不幸去世有關情況的說明》。
摘要如下:
1. 2016 年 1 月 14 日,該所曾致函北醫三院,請求對楊冰離世的原因做出公正透明翔實的調查。
2. 該所支持職工家屬以合理合法的理性方式維護權益; 支持和配合有關機構積極維護正常的診療秩序和依法保障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不支持、不鼓勵任何過激行為。
中國醫師協會呼吁:關心職工應與尊醫守法并重
今晚 20:30 分,中國醫師協會法律事務部發布《關心職工應與尊醫守法并重——關于王牌科室遭醫鬧》稱——
我們認為,一個單位關心自己的職工無可厚非,向醫療機構提出要求也是單位及家屬的權利,醫院對患者的死亡已經做出說明。
問題在于: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在出具公函前是否知道家屬有傷害醫護人員、打砸公私財物的行為?中國科學院理化研究所有沒有要求家屬依法維權?中國科學院理化研究所的公函何以送達醫院前在網上出現?2014年4月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國家衛計委、司法部共同發布了《關于依法懲處涉醫違法犯罪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的意見》;
2015年11月1日,醫鬧也列入《刑法》所打擊的范圍。“徒法不能自行”,法律的實施要去全國各組織機構、公民嚴格遵守,任何違法犯罪,單位和個人都有與之斗爭的義務。
打擊涉醫違法犯罪是一項長期任務,全社會都不應掉以輕心!關心職工首先要教育職工!
醫患都需要理性溝通 無論地位身份
一起看似「平常」的醫患糾紛,為何引起軒然大波?原因也許在于兩家涉事機構分別位于醫療機構和科研機構的最頂端;又被多個自媒體冠以「中科院大戰北醫三院」等標題黨廣泛傳播。
北醫三院的婦產科系國家教委重點學科和首批 211 工程重點學科,被譽為婦產科的「王牌科室」;中科院(理化所的上級單位,知乎網友稱并不知此事)被認為是知識分子的聚集地,昨天的一紙公函將這件事情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在日常診療中,家屬的心情和對醫生的「指責」可以理解,但又鬧又打又砸不是一種良性的溝通方法;而隨后網友引申出的「拉黑中科院,設立黑名單」更不利于醫患的良性溝通。
對于醫生群體而言,最傷心的莫過于整個社會不尊敬醫生,不敬畏生命,「若連高級知識分子都缺乏對生命的敬畏,文鬧連同武鬧,還能要求老百姓什么呢 ?」醫鬧的結果是醫療環境的惡化,最終買單的還會是患者。
北京協和醫院的青年醫生花蘇榕評論說:
本來一個產婦和一個醫生的個人恩怨,變成了理化所對婦產科,最后成了中科院對北醫的江湖恩怨。一邊喊著再不收中科院病人,一邊喊著再不讓北醫的批基金評院士。
我不在當場,都是道聽途說,不明真相,所以也不對事實本身作評論。但無論真相如何,打砸醫鬧都是不對的,也是明顯違法的。
產婦不代表理化所,更不代表中科院;醫生不代表一個科室,更代表不了北醫。法治社會有法治社會的規矩,無論患者是不是中科院的,也無論醫生來自大醫院還是小診所。
醫療的秩序應該靠法制維護,不是靠醫鬧維護,中科院的其他患者還要看病,北醫的其他醫生還要看病人,還有一堆其它的病人等著北醫的醫生看。
醫患預期不同 醫學科普任重道遠
2014 年 8 月,湖南湘潭縣婦幼保健醫院一名張姓產婦曾因羊水栓塞離世;在事件剛剛發生的幾天內,醫護人員承受了前所未有的輿論壓力,直到大眾認識到羊水栓塞的兇險。
這次事件也是一樣,孕期子癇前期患病率約 3%-6%;單單主動脈夾層概率就只有 5/100 萬 -10/100 萬每年,所以兩個都發生概率極低。
醫學是自然科學,生老病死也是自然規律,不是什么樣的病人都能治好都能搶救回來的…很多醫患糾紛,源于對風險的認知不足或者不愿意認知,這些成為醫患關系的分歧點。
而這些,不僅要醫生知道,也要患者知道;生命的第一責任人是自己,選擇后需要承擔。
丁香園呼吁醫護工作者理性對待,不做鍵盤黨和標題黨;醫學科普任重道遠,不希望每次醫學知識的大眾普及進步,都要這樣慘痛的代價,醫患關系本來就很脆弱了,不是么?
對楊女士的死亡深表遺憾,以一位醫生的話作為結束:
紛紛擾擾的一周終于過去,北醫三院用最大的誠意,最短的時間還原了真相。我們痛惜患者的逝去,也深知醫學艱深,醫路坎坷。既然選擇了這條路,我們會對得起這個職業。
希望全社會增加對醫學的了解,更希望這一事件的后續處理能成為中國處理醫鬧的里程碑式的范本,避免醫鬧事件在國內愈演愈烈的趨勢。
面對這種病死率特別高的疾病,沒有誰比搶救的大夫更希望患者活下來。可是,不是每一次搶救都有好運氣。
即使沒有病人和家屬的感謝,即使有誤解有爭吵有傷害,再一次面對危急重癥搶救,我們還是會拼盡全力,因為我們是大夫。
我們治病救人,不是為了別人的感謝和感恩,某些人的不理智行為,也不應當阻擋在別人活下去的道路上。外界的紛擾又算得了神馬,我們內心自有驕傲。
面對這樣的醫療現狀,要么變強大,要么離開。
逝者已逝,愿她安息。

相關閱讀
- 【大會日程】2019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醫師大會(持續更新中)2019-07-22
- 這才是現實:武漢協和醫院教授遭毆打,縫合五針!2016-01-25
- 央視再提患者安全:醫療安全損害,醫療器械居前2015-12-30
- 2015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醫師大會2015-07-13
- 醫療器械召回:何必談虎色變201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