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緩解百姓看病貴
日前,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國內高端醫療器械市場中,基本被GE、西門子、飛利浦等幾家跨國企業壟斷,價格居高不下,加重了群眾看病貴。專家和業內人士呼吁,加快扶持民族醫療器械產業,尤其是高端醫療器械的發展,緩解百姓看病貴、看病難。
高端醫療器械80%以上被外方企業壟斷,加重了看病貴
原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副會長、東軟集團國家數字醫學影像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鄭全錄教授介紹,我國醫用器械領域,約80%的CT市場、90%的超聲波儀器市場、85%的檢驗儀器市場、90%的磁共振設備、90%的心電圖機市場、80%的中高檔監視儀市場、90%的高檔生理記錄儀市場被跨國公司壟斷。
目前從大城市的招標情況來看,國內高端、大型的醫療器械市場中,外資企業已占據了80%以上,GE的市場占有率已達到50%~60%。我國出臺醫改新政策以來,國際醫療器械行業巨頭看好國內發展前景,紛紛加快進入我國醫療設備市場的步伐。
這加劇了本已嚴重的看病貴現象。業內人士介紹,像用于早期癌癥、心血管疾病檢查的PET機,全球只有美國GE、飛利浦的三家企業可以生產(我國東軟集團在2009年也研制了出來并出口美國,但由于暫時沒有通過國內許可,未能投放國內市場),處于絕對壟斷地位,在定價上具有絕對的控制權,造成價格昂貴,在我國市場價格高達3500萬元一臺。在整個沈陽只有2臺,每做一次掃描就1萬元。
民族醫療器械產業小、散、多,競爭力不高
沈陽海關統計人員介紹,今年1-4月遼寧共進口醫療儀器及器械3068萬美元,進口醫療設備主要來自日本和美國,基本為高端醫療設備。同期,出口醫療儀器及器械8379萬美元,同比增長21.7%。
看似靚麗的數據背后,折射出目前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的一些不樂觀現狀。沈陽海關調研,目前遼寧醫療器械出口企業多是為國外醫療器械生產廠商提供配套零部件和生產技術含量較低的中低端設備,自主研發高端醫療器械的能力相對較弱。
遼寧醫療設備進出口的情況,基本反映了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現狀。業內專家告訴記者,最近幾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很快,今年總產值將達到1000億元;未來幾年,中國醫療設備產業每年增長20%。其中在中低端醫療器械方面的增長率更達30%。盡管如此,我國醫療設備行業仍面臨著一些問題:
國內高端產品基本被進口產品控制。目前,國內高端設備絕大多數被跨國公司和進口所壟斷。像64層以上的CT,一臺1000萬元的1.5T以上的磁共振,價格在150萬元以上的高檔彩超,一套700多萬元的心血管X機、血管機,用于腫瘤治療的直線加速器,全部依賴進口。
技術差距較大。目前,我國企業除了超聲聚焦等少數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外,在高科技產品方面,中國醫療器械的總體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約為15年。醫療設備行業是技術高度密集、牽涉學科很廣的綜合性產業,技術門檻很高。東軟醫療系統有限公司總裁劉建介紹,比如像PET,作為分子影像學設備,其涉及的學科有核物理學、軟件學、快電子學、機械學、醫學、藥學、分子生物學、分子影像學等諸多領域,由數萬個零件組成,技術門檻極高。
近年來,民族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較快,但由于起步晚,技術較為落后,企業小散亂,市場認可度仍然較低,還沒有形成標志性產品、核心競爭力、國際化品牌。據統計,目前我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約有3000家左右,但是大多規模較小,市場支配力有限,并且只有一小部分拳頭產品。所生產的高端醫療器械仍然以仿制 改進為主 質量 水平與國際大企業的差距較大。國內的高端 數字化 精密產品基本被國際上幾家跨國公司壟斷;民族企業產品主要集中在按摩器具、血壓測量儀器等低附加值種類上。
出于開拓國內市場的需求,近年來,跨國企業紛紛在國內設立生產基地,東芝在大連、GE在北京、飛利浦在沈陽,西門子在上海生產。但只在我國生產,研發全部放在公司總部。但由于技術壁壘,國外跨國企業在我國的分公司,也基本不生產高檔醫療器械。
加大力度扶持民族醫療器械產業
高端醫療器械國產化不僅有利于提升我國醫療器械整體競爭力,也關系到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的問題;相反,如果國內企業只滿足于中低端市場,路會越走越窄。相關數據顯示,美國每百萬人擁有PET與PET-CT的數量為5至6臺,日本為3臺,而我國僅為0.1臺。東軟醫療系統有限公司總裁劉健認為,東軟2009年面世的PET,如果能通過國內許可后,可大幅度降低價格到2000萬元左右。每次掃描費用也可由1萬元下降到3000元左右。
記者采訪中,不少業內人士呼吁,針對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存在的自主創新和科技水平不足、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的問題,必須大力發展國產高端醫療器械產品,抓緊制定有針對性的產業規劃,加快產業優化升級。
一,建議有關部門盡快設立“醫療器械創制重大科技專項”,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競爭力的醫療器械研究項目,建立健全一批研究開發技術平臺與基地,建立由創新研發技術平臺和創新孵化基地組成、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國家醫療器械創新體系。
二,加快培養高端醫療設備相關的人才。目前,高端人才的匱乏嚴重制約著我國醫療器械的創新步伐。
三,鼓勵和引導醫療機構采用民族企業設備,并給與一定支持。目前,在招標環節,由于諸多原因,國內多數醫院歧視還民族品牌。很多醫院在招標時,甚至公開注明要求“進口產品”。

上一篇:醫療用氧亂象待解
下一篇:魚躍醫療-吳光明家族
相關閱讀
- 微創介入已成部分外科手術替代療法2014-09-12
- 英國科學家發明“特洛伊木馬療法”治癌癥201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