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類耗材集采來了
介入類耗材集采又來襲,價格將繼續下探。
01
通用介入類耗材集采將啟動
各競價組設置兩檔降幅
7月19日,福建醫保局發布《關于公開征求<福建省第五批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文件(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附文末)。
此輪集采集中于通用介入類耗材領域。
《征求意見稿》顯示,本次集中帶量采購品種為輸液港、CVC中心靜脈導管(經中心靜脈路入)、PICC中心靜脈導管(經外周靜脈路入)、造影導管、造影導絲、血管鞘、血管止血裝置等7類醫用耗材,競價單元劃分具體如下:
各產品采購需求量根據全省參與本次集中帶量采購的醫療機構報送的采購需求量累加得出。采購周期自中選結果實際執行日起計算,原則上為2年。
近兩年,通用介入類耗材集采快速鋪開。
去年9月,河南省牽頭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二十三個省(區、兵團),開展通用介入類和神經外科類醫用耗材帶量采購。
其中,通用介入類申報企業148家,擬中選企業120家,中選率81.08%;通用介入類總體平均降幅65.40%。
據觀察,此次福建集采的7種耗材,此前河南聯盟中均有采購。且按照福建集采規則,上述耗材價格或繼續下壓。
根據《征求意見稿》,本次集采品種各競價單元均設置最高有效申報價以及中選降幅、分量降幅,具體數值尚未公布。
其中指出,企業降幅達到中選降幅的,獲得擬中選資格;企業降幅達分量降幅的,獲得參與剩余采購量分配資格。
具體而言,擬中選規則申報企業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獲得擬中選資格。若申報企業擬中選,則該競價單元內該企業所有申報產品擬中選。
擬中選規則一:同一競價單元內,企業降幅達相應中選降幅要求的企業獲得擬中選資格。
擬中選規則二:若企業報價未達到對應競價單元的中選降幅要求,但在省際聯盟帶量采購項目曾中選,且企業申報報價符合報價要求的,獲得擬中選資格。
協議采購量分配規則如下:
02
介入耗材市場蓬勃發展
本土企業加速崛起
介入耗材市場是醫療器械領域中一個十分龐大的市場,且仍處在高速增長階段。據了解,介入手術治療往往較為依賴醫療器械。伴隨介入治療的持續滲透,介入耗材市場前景廣闊。
以熱點手術為例,據灼識咨詢數據,按銷售金額計算,2021年中國PCI手術器械市場規模12.70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達37.51億美元。2020年中國PTA手術器械市場規模達2.59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達8.46億美元。
介入耗材可分為血管介入(心血管介入、神經介入、主動脈及外周介入等)和非血管介入類。整體來看,除冠脈介入等成熟領域外,介入市場中的許多領域仍由外資企業主導。
國產企業積極布局高端領域,已經在部分品類中掀起了一小波國產替代潮。
目前國內神經介入處于快速發酵階段,下沉市場的開拓也逐步推進。賽道內部,彈簧圈這一成熟產品基本形成了集采的全面覆蓋,在前期積累突破以及集采加持下,國產替代進程明顯。
灼識咨詢數據顯示,按銷售金額計算,2021年全球的神經介入器械市場規模達26.41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增至95.56億美元。中國市場不可小覷,2021年約占全球市場的35%至40%。
國內外周介入處于早期發展階段。QYResearch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外周血管介入產品市場規模大約為96.25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達到162.28億美元。2023年中國占全球市場份額為9.74%,未來幾年增速將高于全球增速,市場重要性也將提升。
外周介入集采目前尚未大規模開展,相關企業仍有創新發展的時間窗口。但在集采加速擴圍之下,現行價格的保護期可能不會太久。
非血管介入領域,據灼識咨詢數據,中國非血管介入手術無源耗材市場規模由2016年139億元增至2021年26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3.7%。非血管介入類耗材市場中,進口產品占比同樣較高。
整體來看,中國醫療事業的高速發展疊加中國人口基數帶來的龐大醫療需求,使得醫療器械市場不斷增長。國產企業起步雖晚,但也在崛起和超越的路上不斷進發。
【來源:賽柏藍器械 】

相關閱讀
- 今日起,27省耗材集采開始報量2024-12-04
- 10月17日,最新耗材集采將開標2024-10-16
- 介入類耗材集采啟動2024-08-12
- 7大類耗材集采啟動(附名單)2024-08-06
- 京津冀“3+N”密集發布,5大耗材集采來襲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