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起 京津冀102家醫療機構共享影像檢查
跨地區、跨醫院就診時,碰到重復的X光、CT檢驗項目,以往由于檢驗結果難以互認,患者只能重新排隊檢查,不僅費力、費時,也給患者增加了一定的經濟負擔。
經京津冀三地衛生計生委研究決定,從明年1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開放102家醫療機構試點互認17項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共享,進一步方便患者就醫,減輕患者負擔,降低醫療費用,同時也提高區域內醫療資源使用效率和醫療同質化水平。
這也是繼京津冀醫療機構檢驗結果互認試點工作后,三地衛生計生部門推出的又一重要民生舉措。
17項醫學影像檢查資料三地開放共享
京津冀醫療機構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共享,是指患者在京津冀任一試點醫療機構就醫時,獲得的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如需前往其他試點醫療機構進一步就診,其他試點醫療機構應根據疾病發生發展規律,在不影響疾病診斷治療的前提下,使用患者在試點醫療機構已獲得的醫學影像檢查資料進行診治,不再進行重復檢查。
首批試行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共享的項目共17項,包括7項常規醫用X射線攝影、5項X線計算機斷層攝影裝置(CT)檢查項目和5項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項目,均為醫學影像學科最為常用、易于標準化、且有一定地方共享工作基礎的檢查項目。
首批試行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共享的檢查項目
制定統一標準 以“-GX”標識作為共享試統一標識
那么,遇到時效性較大,檢查結果有可能發生變化的項目怎么辦?
為保證診療質量,對于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容易產生較大變化,且對疾病目前診斷有一定影響的、既往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的時效性對疾病的診斷難以提供參考價值的以及其他特殊情況有必要進一步檢查的情形,其他試點醫療機構應對有關共享項目進行復查。
目前,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共享的內容,僅限于試點醫療機構醫學影像設備獲得的、實行項目共享的醫學影像圖像。
此外,醫療機構間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共享的實施,須建立在各醫療機構醫學影像檢查質量和技術同質化標準的基礎上。
為此,京津冀三地衛生計生委組織三地醫學影像質量控制中心,共同開展相關質量控制工作。一方面,組建京津冀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共享工作專家委員會,指導各地開展人員培訓、現場檢查、圖像評分等工作。
另一方面,組織三地專家共同研究制定了《京津冀三地醫學影像檢查圖像資料共享指南(試行)》,作為試點工作的技術指導規范。此外,為方便醫務人員和患者識別,三地商定,在試行共享的醫療機構醫學影像圖像資料上醫療機構名稱后增加“-GX”標識,作為共享試點醫療機構的統一標識。
102家醫療機構參與首批試點工作,北京31家名單
下一步,京津冀三地將本著質量第一、穩妥有序、動態管理的原則推進實施試點工作。首批試行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共享的醫療機構共102家,其中北京市31家、天津市26家、河北省45家。
首批試行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共享的醫療機構(北京市)
不合格機構將實行退出機制 取消試點資格
為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三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將建立試點醫療機構退出機制,對于出現醫學影像檢查技術質量和管理不符合共享要求等情形的試點醫療機構,將督促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或情況嚴重的將視情形取消其試點資格。
根據試點情況,三地將在條件成熟時,逐步擴大共享項目和共享醫療機構范圍,進一步為京津冀地區患者就醫提供便利、減輕負擔。
實際上,作為三地試點醫療機構第一批結果互認項目,今年10月1日起,三地首批132家醫療機構就已實現了臨床檢驗結果互認項目,三地已有132家醫療機構、有27個項目實現互認。包括總膽固醇、甘油三酯、肌酐等19項生化項目;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表面抗體等3項免疫項目;白細胞、血小板等5項血細胞分析項目。(戳??回顧《對重復檢查說NO!京津冀132家醫療機構將實現臨床檢驗結果互認!》)
首批試行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共享的醫療機構(完整名單)
【來源:健康北京】

相關閱讀
- 擴圍|京津冀“3+N”聯盟集采計劃公布2024-05-15
- 2024首輪|京津冀“3+N”耗材集采正式啟動2024-03-27
- 耗材降價,北方最大聯盟來了2020-10-10
- 最新!9省聯合耗材談判,中標價格公布2020-05-20
- 3+6耗材帶量采購,價格信息公布(附清單)2020-05-06